快好知 kuaihz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以及提笔忘字现象,应使我们认识到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承认和尊重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弥足珍贵的遗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汉字书写在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很多字我们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不深刻,对汉字背后蕴藏的文化也不熟悉。这种提笔忘字的现象在我们成年人中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几十年来我们的识字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认字的人是历史上最多的,但现在大家对写字的焦虑也比较普遍,一提笔就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比如现在很多人写个便条都不行,写作表达不清楚,也没有文采。

  “键盘时代的汉字危机”,我认为是媒体的一个修辞,主要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并不是现在汉字真正所面临的严重危机。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刚刚普及的时候,社会存在一种焦虑,即英文26个字母很轻易就解决了输入的问题,那汉语怎么办?当时很多人包括语言学家都很悲观。但现在电脑输入的技术已经彻底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且现在汉字的输入速度并不比西文的打字速度慢。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大家发现这个所谓“汉字危机”也就不存在了。现在汉字的问题主要在使用这个层面,如“提笔忘字”,这样的问题的确对汉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总体上危机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的前途现在看来是一片光明。

  汉字在现代以来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这次变革在整个20世纪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于书写的理解,也使得书法艺术变为了毛笔存在的理由,毛笔退出了日常生活。一次就是电脑的普及。其所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使得笔的存在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化。两次变革都带来了汉字书写方式的改变,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的变化。写字的传统境界受到了冲击。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的那些弥足珍贵的遗产。

  既要尊重繁体字所具有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功能,也要尊重简化字的现实功能和已经形成的现代传统

  有语言学家认为,键盘时代,汉字不可避免地会符号化,甚至拼音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他在电脑上输入拼音,然后出来一堆符号,在其中选择一个符号。在这个过程中汉字丧失了它的丰富性,只是充当符号的功能。在我看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汉字的拼音化其实是20世纪50-80年代的主流意见。当时的语言学家多数都有这个主张,因为那时候担忧汉字的电脑输入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汉字有两个重大贡献,一个是有了汉语拼音,汉语拼音让汉字的学习和文字处理变得方便;第二个则是汉字简化。这两个原来意图使汉字走向拼音化的步骤,现在歪打正着成了汉字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现在全球主流的汉语学习,首先就是学拼音。汉语拼音其实是汉字学习的一个辅助性的手段,汉语拼音是助听器,是拐手杖,但它不可能替代汉字。当年许多语言学界主流的意见都认为拼音化、拉丁化是汉字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这些看法已经变得不主流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学术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最近,对于“简化字”的争议相当热烈。但其实汉字的简化也是历史的趋势。目前使用的简化字多数都有传统的渊源,现代以来汉字简化的努力也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今天的简化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国际性的影响,如新加坡就使用简化字。因此,简化字也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也是现代中国值得珍重的重要文化资源。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化的多数文献是以简化字来写作的,而且古籍文献多数也都有了简体字版,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也不能一笔抹煞。同时在文字的电子输入中,繁简转换也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障碍。当然繁体字自有其文化传承的价值,但其和简化字并没有绝对的断裂,而是历史延续和发展的不同方面。在日常生活的书写中使用简化字,在诸如古籍和文献的整理和书法艺术等特殊的领域里给予繁体字空间,让一般人能够“识繁用简”,其实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合理路径。简化字当然也是汉字文化的一个部分,是汉字历史发展的一个部分,我们既要高度尊重传统的繁体字所具有的文化积淀和传承的功能,也要高度尊重简化字的现实功能和已经形成的现代传统。

  简体字是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是世界汉字的正体字。汉语拼音是不可缺少的汉字的辅助工具。汉字当然也经历了简化字的变化。我们需要对于汉字发展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对于汉字文化的独特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珍重中华文化传统的同时,对于现代中国的先驱者普及文化、发展文化的努力也有更多的理解。

  汉字不仅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它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以及深刻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有一个很长的演变,里面包含着很多文化的意蕴,需要我们终身学习。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东亚文化中汉字也占据重要地位。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有汉字的贡献和影响,即所谓的“书同文”。

  中国有一个“小学”的传统,这个“小学”就是文字、音韵和训诂之学,这是传统中国学问里面最基础的一部分。另外,汉字的书写本身是一门艺术,方块字造就了一种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光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书法和绘画等同样是重要的中国艺术形式。这是其他文字,比如拼音文字很难达到的。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划,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现在我们往往觉得写字简单,一个字还不会写吗?但是一表达就会出问题,就拿140个字的微博来说,很多人的表达都非常的单调,只会赞,只会拍砖,这是简单地表现好恶情绪,但是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会认字,但是不会用,这种情况很多,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太具有表现力。我们需要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和汉字知识的普及,汉字如果写不好,对汉字的基本知识缺少了解,遣词造句方面就很难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书写对我们来说就好像练跑步一样,要是老不跑步就会四肢懒惰。汉字的使用也是这个问题,会敲字,但是不会写字,这对将来的发展障碍很大,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运用文字的能力提升都会造成障碍。所以,不仅仅专注于汉字本身,同时也要多学一点相关的汉语知识,不论是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修辞,都会对今后的表达有益处。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以及提笔忘字现象,应使我们认识到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我们对母语的热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汉字  汉字词条  找回  找回词条  热爱  热爱词条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词条  
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的“北漂一族”

 北漂也称北漂一族,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非北京户口但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由于北漂来京初期大多没有固定的住所,给人飘忽不定的感觉,故此得名。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