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剑桥大学图书馆迎来了600周年生日。该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之一。为了纪念这一日子,从3月11日起,剑桥大学将举办特展,展示图书馆所藏珍品,其中包括不少中文藏品。
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中文文献的历史也颇为悠久,迄今已有384年。这里的中文部藏有大量珍贵的古代甲骨文献和太平天国运动史料,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中文图书馆之一。
中文部目前的负责人是艾超世(CharlesAylmer)。到今年3月,他就在这里工作满30年了。他曾在北大留学,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辨识所有的甲骨文。除了完善可检索浏览具体内容的中国丛书目录,半年前,他开始主持中文部数字图书馆项目,将中文部所藏重要文献资料数字化,让世界各地的读者足不出户就能一览无遗。
艾超世
近日,正忙于筹备庆祝活动的艾超世接受了腾讯文化电话采访。他对中文部的藏书史如数家珍。以下为访谈内容。
中文部的珍品从何而来
腾讯文化: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的规模有多大?它在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地位是怎样的?
艾超世:剑桥大学图书馆共有800万册藏书,其中,中文部有50万册中文书(包括30万册实体书和20万册电子书)。
整个剑桥大学图书馆包括28个部门:法语藏书部、德语藏书部、日语藏书部、期刊部……我们中文部的员工总共有“一个半”:一个是我,全职;一个是我的助手,兼职。是不是很不可思议?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很努力地工作。
艾超世: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第一本中文书可以追溯到1632年。那是明代《丹溪心法》中的一册,由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赠送。
第一批大量捐赠的中文藏书来自威妥玛爵士,包括883部著作,4304册书。这些书覆盖清朝廷礼仪、政治、法律、外交等领域,有很多珍品,如清初抄本《明实录》、清抄本满文《养正图解》和明刊孤本《异域图志》。
二战之后,中文部的藏书量迅速增长,包括大量詹姆斯·骆克哈特爵士(曾任威海卫行政长官)的赠书。1949年,中文部用政府拨款购买了一万多册中文书。后来中文部又获得3000种《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北平图书馆善本书胶片》,以及大英图书馆、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所藏敦煌中文文书的全套微型胶卷。
1952年,金璋(LionelCharlesHopkins,英国驻华外交官、汉学家)赠给中文部800余片甲骨——这些甲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中文文献资料。中文部还藏有5000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这些书是光绪在1908年送给伦敦中国协会的礼物,该会将它们存放于本部。
1986年,中国政府送给中文部4468册书。198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送给中文部一套500册的《景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2009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送给中文部包括20万册电子书的《中华数字书苑》。这是近年来中文部获得的最大馈赠。
腾讯文化:在你的讲述中,有几段故事很有意思。具体来说,你们收藏的第一本中文书(明版《丹溪心法》中的一册),是怎么从中国来到英国的?
艾超世:它的捐赠者白金汉公爵是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好朋友。1626年,34岁的白金汉公爵被任命为剑桥大学校长。两年后,他遇刺身亡,他的妻子把他的全部藏书捐赠给剑桥大学图书馆,其中包括这本中文书。
白金汉公爵为什么藏书?我认为他并不喜欢学术,只希望显得有学问。他让助手从荷兰买进一批书,《丹溪心法》是其中之一。当时很多荷兰人航海到中国,带回很多中文书,这本书也在其中。他们看不懂中文,仅仅知道这是本中文书。
有意思的是,被收进剑桥大学图书馆后,馆员并未意识到这是一本中文书。直到两百多年后的1919年4月,这本书才在馆员整理图书目录时被识别出来。
腾讯文化:在白金汉公爵之后,威妥玛捐赠的中文著作、手稿和私人信件,构成了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库藏的基础。他的这些藏书有什么特点?
艾超世:威妥玛在剑桥大学上过三个学期课,后来随英军到了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成了英国驻华公使。1886年,他将自己的藏书捐赠给剑桥大学图书馆,他也成为剑桥大学首位汉学教授。
他捐赠的这批书有4304册,包括《钦定二十四史》《文献通考》《通典》和《异域图志》等。他的继任者——剑桥大学的第二位汉学教授翟理斯形容,这批书是“关于中国文学重要流派的最杰出的作品”,经过“明智的挑选”,是“最好的版本”。翟理斯将这些书整理后编印了《剑桥大学图书馆威妥玛文库汉、满文书目录》。
腾讯文化:中文部还藏有大量太平天国文书。它们有何学术价值?
艾超世:它们也是威妥玛爵士捐赠给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这些文书非常珍贵——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将太平天国刻印的书籍全部销毁,流传下来的寥寥可数。
文书中的《太平天日》,是现在记述洪秀全早年活动的唯一存世资料。书中记载了洪秀全的幻觉:和基督教传教士见面,然后“升天”,被赋予拯救中国的使命……书中也描述了1844年-1847年洪秀全在中国南方活动的经历。学者可以据此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
腾讯文化:甲骨也是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的重要藏品。捐赠者金璋和后来的学者对它们进行过什么研究?
艾超世:被农民发现时,有些甲骨并不带字。但收藏者只对有字的甲骨感兴趣——当时有字的甲骨收购价是1个字1两白银。为了多卖钱,农民就在甲骨上刻字。现在我们可以认出哪些字是后加上去的了。在我们收藏的800余片甲骨中,有622片是真品。
金璋用了44年研究甲骨文,并在《皇家亚洲学会学刊》发表了四十多篇相关论文。但这些论文的价值并不高——他当时没能认出哪些甲骨文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1982年,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甲骨研究员齐文心女士来到英国。她调查了所有的甲骨公私收藏机构,制作了拓片。后来,她和李学勤、艾兰教授合作出版了《英国所藏甲骨集》。这本书第一次详细介绍了金璋收藏的甲骨。她还为图书馆拍摄了录像,展示如何制作拓片。
李约瑟根据中文部藏书写成《中国科学技术史》
腾讯文化:在你看来,剑桥大学图书馆的中文藏书给英国的汉学研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艾超世:很多重要的汉学研究著作是依托我们的资料写成的,比如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当然,李约瑟本人也有些藏书,但和我们的比就相形见绌了。
另一个例子是《剑桥中国史》。这套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著作极具影响力,写作时也主要用了我们的藏书。
腾讯文化:同大英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的中文库藏相比,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库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艾超世:就藏书量而言,牛津大学图书馆和剑桥大学图书馆旗鼓相当,大英图书馆的要少些。就内容而言,牛津大学图书馆和剑桥大学图书馆的中文藏书差不多,而大英图书馆倾向于采购与敦煌有关的历史书,现当代的书不多。
三大图书馆最主要的区别是,在牛津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借阅中文书很不方便。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大部分中文藏书并不藏在馆内,而是在离牛津有50英里远的斯温顿镇,牛津总部只藏有约5000册中文书。大英图书馆的中文书也大都藏在西约克郡的波士顿温泉区书库。而在我们这儿,所有中文藏书都在馆内,读者马上就能看到,还是开架借阅。假如是珍藏本,也可以委托工作人员找到,然后在指定的阅览室阅读。如果是一些脆弱的古旧资料,我们会建议读者先看它们的微型胶卷和再版书。
腾讯文化:三家图书馆的中文部是否存在竞争关系?
艾超世: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一直都在竞争,比如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但两馆的中文部却是合作关系。比如中国的一些数据库非常昂贵,我们就一起买。此外,我们也互相借调对方的书。
大英图书馆是国家图书馆,我们大学性质的图书馆通常不和它合作。
腾讯文化:除捐赠外,中文部收藏图书的资金从哪里来?
艾超世:每一年,剑桥大学图书馆会给各部门下拨采购资金。这些信息是公开的,可以在学校网站上找到。
部分藏品正在陆续数字化
腾讯文化:半年前,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开始在网络上开设数字图书馆,展示珍藏的中文文献资料。为什么这样做?
艾超世:剑桥大学数字图书馆项目开始于2010年,第一件被数字化的藏品是牛顿的手稿。2014年,达尔文的手稿也被数字化。这两个事件给学校带来很多正面反馈——人们都很期待看到两位科学家的手稿。
随后,剑桥大学图书馆开始鼓励各部选择可以数字化的藏品。我负责挑选数字化的中国藏品。目前中文部已数字化的藏品有19件。这只是开始。
腾讯文化:这个项目遇到了挑战吗?
艾超世:是的。第一个挑战是资金。对图书进行高清数字化的仪器价格昂贵,专职人员的待遇也不菲,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举个例子,明末清初胡正言编辑的《十竹斋书画谱》是中文部首推的数字化藏品,但将其数字化就用了两周时间。
如何准确地介绍藏品,也是一个挑战。《十竹斋书画谱》包含诗和画,诗多为草书,很难辨认,一些图章也很难懂。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我只能打个问号,也许有些读者可以帮忙辨认。
腾讯文化:所有藏品都会被数字化么?你会优先选择哪类藏品数字化?
艾超世:我们并不打算将大多数藏品数字化,因为它们是普通图书,而且大都有了电子版。
我数字化的原则是:这个藏品一定是有代表性的、独一无二的。具体来说,我先从网上了解其他图书馆和组织是否已将类似藏品数字化,有就不再重复。接下来,我会数字化那些非常漂亮的藏品。对于它们,人们不用懂中文也会喜欢。此外,中文部藏有三百多件手稿,尽管有些不怎么好看,但科研价值很高,所以有必要先数字化。最后,一些孤本也是我优先考虑的对象。
腾讯文化:中文部的数字图书馆开设半年来,外界有什么反馈?
艾超世:包括BBC、CNN在内的世界各大媒体都报道了我们的项目。一些艺术网站也对这些藏品感兴趣,进行了转载。
腾讯文化:剑桥大学图书馆600周年生日特展,除了展示甲骨,还会展示哪些中文部藏品?
艾超世:还会展示《佛说大乘观想曼拏罗净诸恶趣经》。这部佛经印于1107年,是中国僧人法贤译成,用木版雕刻术印制。这一技术比欧洲最早的印刷术——古登堡印刷术早两百多年。
除了以实物展庆祝剑桥大学图书馆600周年生日,我们还会举办“虚拟展览”,即用3D技术在网上呈现展品。中文部的清抄本满文《养正图解》是虚拟展品之一。这本书非常漂亮,我已经写好所有注解,就等着开展了。
曾去北京琉璃厂淘书
腾讯文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你就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工作。之前你曾在北大留学,这段留学经历是否影响了你从事现在的工作?
艾超世:我11岁时就开始对中国感兴趣了,因为我喜欢汉字,喜欢中国书法。我也喜欢图书馆。1970年代末期在北大留学时,我基本上每天都去北大图书馆,在那里读了很多书。我在北大读的是古文字学,我也对甲骨文很感兴趣,认识所有的甲骨文。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收藏着世界上最好的甲骨,我可以在这里尽情探索。
此外,在采购图书的过程中,我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中文书,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份非常有意思的工作。
艾超世:有据可查的最早到访剑桥大学图书馆的中国客人是载泽。清政府派他来英国考察时,他参观了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阅览室,并在《考察政治日记》中描述:“所藏中国书一室,有七经、廿四史、诸子集之属,云为前驻华公使威妥玛所赠。”
载泽所参观的剑桥大学图书馆“中国屋”
后来,中国驻英国大使查培新、傅莹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等,都曾访问剑桥大学图书馆,参观中文部。令我印象最深的接待经历是1999年中国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的到来。我向他展示甲骨,他非常感兴趣,问了我很多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这里看书,有学者,也有中国学生。后者主要是在剑桥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他们来自包括化学系、物理系在内的各个院系,因为个人兴趣来这里看书。我们很开心接待这样的读者,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为读者服务。(笑)
腾讯文化:你个人喜欢藏书吗?平时主要会看哪类书?
艾超世:我有三四千册中文书,其中有很多北大留学时买的中文书。那时我经常去北京琉璃厂的中国书店,那里卖很多民国时期的书,我买了五百多本。我还有各种各样的中国字典。我尤其喜欢关于中国历史的书。
腾讯文化:翟理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你根据第一手资料写过《翟理斯的回忆录》。这些资料是翟理斯捐赠给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吗?
艾超世:在一次拍卖会中,我偶然发现了翟理斯的手稿。我以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名义购买了这些资料,并根据它们写了《翟理斯的回忆录》。
可惜的是,翟理斯没有把他的藏书和手稿捐赠给剑桥大学图书馆——在晚年,他和剑桥大学就退休金问题产生了争执。去世后,他的藏书大都被出售,有些被美国的国会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