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青少年也面临着从思想到行为上的新的洗礼,他们的文化认同呈现出开放与挑战并存、多元文化追求与制度文化向往同在的特点,在此背景下他们对于文化认同的方式、特点、途径等都逐渐发生着变化。如何准确把握培育青少年文化认同的重大意义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探索文化认同教育的应对策略,成为新时代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青少年文化认同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后者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文化的功能和属性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培育青少年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有助于为国家建设输送合格人才、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实现自我价值。
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青少年思想文化上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愈加明显,单凭加强文化灌输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甚至难于帮助青少年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这其中有青少年越来越关注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的原因,同时也有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方式发生着微妙变化的因素,这给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带来不小的挑战。一是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对传统文化认同呈弱化趋势。在全球化时代成长的青少年,随着中西文化碰撞加剧,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的匮乏,缺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趣不浓;另一方面在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下,部分青少年追求一些感性、时髦的文化物品等,尊崇甚至迷恋西方文化。二是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制约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的认同。随着新兴大众文化兴起并在校园的传播流行,一些不良思想潮流直接影响着新时代青少年的思想,削弱着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三是功利主义盛行导致一些青少年理想信仰不够坚定。时空流转到今天,面对西方消费文化和功利主义的传播,一些青少年原有的政治信仰受到冲击,甚至产生了信仰危机。
不断加强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应充分把握当前文化认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凸显时代特征,注重对青少年的内在引导,完善文化认同的机制建设,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的内在动力,从而帮助青少年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立足传统文化,凸显时代特征,不断提高文化产品供应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和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总结民族发展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特点,坚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确保给青少年提供最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认同是连续性的、发展式的,它要有效处理好守成与开新的关系,而不能变为一种停滞的保守。所以,培育青少年文化认同应当体现时代气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发展就成了一件“古董”,只能用来把玩。因此,抓好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须放眼未来,注重青少年素质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相结合,通过二者的互动整合切实让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一言一行的“指南针”。
注重内在引导增强文化认同的内在动力。当代青少年一边继承了中华文化的良好“基因”,一边又生于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因此,在他们价值观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做好合理的文化取向引导,便成为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其健康成长。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是要有效提高青少年对文化客体的辨识能力,帮助其把握文化认知、发展和认同的规律,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同时,也要帮助青少年客观、理性地对待各种文化,引导其在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能够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霸权、文化侵略中作出正确区分。二是要积极创新文化认同教育模式以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层出不穷的文化思潮与舆论热点,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符号层面,而是帮助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蕴含在传统文化里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因此可以结合我国国情,有目的、有系统地增设诸如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当代文化等课程,培育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更深层次的认知。三是要鼓励青少年培养阅读习惯,且应广泛涉猎,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世界,使之成为认识和提升自我的教育载体,既让其有比较的眼光来进行反思,又能够为其结合实践提供知识技术的支撑,进而寻找精神依托,增强自身文化认同的内在动力。
完善认同长效机制让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行之有效。埃通加·曼格尔在研究非洲文化改革时提出“文化是制度之母”,而从马克思主义制度哲学角度来讲,特定的制度对人类的思想文化和行为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好的制度能够让人们思想积极向上,而坏的制度却可能使思想积极的人逐渐沦落成为思想落后之人。因此,做好我国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工作应当不断完善我国各项制度。第一,顶层设计层面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建设和优化,使社会主义制度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文化的优越性,从而促使青少年切实感受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的自豪,并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第二,各级党政机关要持续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整体作风都是积极和朴素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堕落分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严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势必引起青少年产生反感和厌恶,进而影响到对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评价。因此,各级部门要在自身的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常抓不懈,切实为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第三,推进法治建设,优化各类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接触最为直接、关键的环境,特定的教育环境对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尤其是法律手段不断规范和净化教育环境,让每一个教育环境确实成为青少年文化认同教育的完美“孵化器”。
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文化认同意识,要把握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认同的特征和规律,科学权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辩证地看待中国文化与西方及其他国家、地区文化,正确地分析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文化归属感,逐步实现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