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党的领导是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五年来,中国文艺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国文艺高举旗帜、砥砺前行的五年,在习近平文艺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迎来了天高地阔的新的发展阶段。五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明了中国文艺的前进方向。2015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两篇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指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艺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探索,雄辩有力地提出和解答了中国文艺面临的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根本命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重大创新发展。
五年中,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推动中国文艺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文艺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及一系列重要部署,文艺界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文艺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大作家艺术家以崇高的使命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造、精益求精;文艺作品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精品佳作不断地涌现;文艺评论激浊扬清,更加有效地引导创作、引领风尚。勃郁着中国精神、独具中国风格的中国文艺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焕发着更加明亮的光芒,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着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五年来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我们可以从纷繁灿烂的文艺景观中,得出新的历史阶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几点根本认识。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必须牢记文艺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都开宗明义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地位和作用的根本判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这一判断具有很强的现实和历史针对性。中国广大文艺工作者都从这一判断中体会到庄严的使命和责任:文艺绝不能沦为单纯的娱乐和消费,更不能自甘为封闭的私人经验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游戏,文艺不仅在时代和历史中获得内容和形式,更是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中的一种能动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有力地指明了中国文艺当下所处的历史方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正在满怀自信,更加有力地承担起世界性责任,具有悠久文明和深厚传统的中华民族正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智慧、开辟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文化碰撞交融的加剧,构成了对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艰巨考验,这种考验有时甚至关系存亡绝续。一个文化上孱弱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缺乏文化认同的国家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必然陷入混乱和衰败。越是全球化,越要坚守民族文化的根性和本位,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越要捍卫民族精神的团结和强健——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中国文艺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严肃地确认文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根本联系,这也是重申中国现代文艺的“初心”。以文学为例,100年前,在风雨如磐、艰难困苦中诞生了新文学,这是一次巨大的文化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根本力量正是国家民族的命运。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们感时忧国,他们形成了坚强的共识——要救中国、要为中国寻求复兴的道路,必须从国民的灵魂开始,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由此成为民族精神的引擎。100年过去,换了人间,毋庸讳言,在和平繁盛的日常生活中,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文艺与国家民族历史的深刻联系有时会被有意无意地忘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这有力地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重新体认自己工作的意义,重新确认自己承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责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对人民的信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道理,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性质所在。五年来,中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对这个根本道理和根本性质的认识更加准确、更加深入,对人民在理性上和情感上有了更加深切的认同。曾经有人问,我自己不就是人民吗?这样问的人应该重温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什么是人民。人民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形成的历史主体,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历史主体,其中包含着亿万中国人在前赴后继的伟大历史斗争中选择的方向、凝成的共同意志和情感,汇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的理想、生活、创造和奋斗。“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其生生不息的力量,就在于它既有宏大的整体性,又有着最充实的具体性,我们从一个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着人民的整体性脉动,又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的整体性出发去认识每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文学艺术正是由此获得不竭的源泉,由此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作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那样,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我是谁、为了谁,才能真正解决为谁创作和怎样创作的问题。
五年中,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带领广大作家艺术家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国文联成立了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等专门机构,2600多人次参加了“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服务。中国作协组织和鼓励作家进行一系列主题采访,走向广阔的天地,感受时代脉搏,先后在西吉、庆阳、西沙群岛等地举办“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经受着精神的洗礼,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仅是“身入”,更是“心入”“情入”。我曾听到一位歌唱家动情地谈道,她住到了当地老乡家里,深切感受到自己与乡亲之间的真挚情谊;我曾读到一位作家的文字,他说,“是的,人民,我一边写作,一边在寻找和赞美这个久违的词。就是这个词,让我重新做人,长出了新的筋骨和关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经成为广大作家艺术家的自觉追求,对文学艺术来说,这不是外在要求,而是内在动力,是我们认识时代、认识自我的根本途径。五年来,中国文艺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强劲现实主义力量的优秀作品,在时代的波澜壮阔、人民的喜怒哀乐中呈现中国故事的斑斓画卷。中国的作家艺术家正在人民创造未来的奋斗中实现艺术的创造和发展。
文化自信是信念、情感,是磅礴的力量,是对过去的认同更是对未来的承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五年来,中国广大作家艺术家深切感受着正在发生的历史性飞跃,生活和时代是最好的老师,它最深刻地引领着我们,使我们对中国伟大文化传统满怀自信,对祖国所走过的道路满怀自信,对未来满怀自信,中国文艺正在进入一个新境界:背靠着强大的祖国,我们正在这个世界上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越来越深入地参与着世界文学的建构。
仅仅30年前,中国作家还曾经为“走向世界”而焦虑。那时候,“世界”仿佛在我们之外,在遥不可及的远方,必须奋力跋涉才能走过去。但今天,一切都不同了,作家艺术家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从祖国和人民的迅猛前进中获得力量、获得新的视野,更加自信从容。曹文轩在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后说,“我讲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但同时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故事。中国作家必须坚定地立足于自己的这块土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向你提供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丰富的写作资源,这个资源大概是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不具备的。在你讲中国故事的时候,你必须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思考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对当今中国的作家艺术家来说,世界在远方,世界更在脚下。
越是中国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国文化本根、弘扬中国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艺的灵魂所在。在世界的风云激荡中,文学艺术承担着培育和维护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强化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认同的神圣责任。千百年来,在那些壮丽的诗篇、优美的绘画、深沉的音乐中,我们深切地意识到这就是“吾土吾民”,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一个血脉相连的伟大共同体。这种“共同”是理性的,更是情感的——我们共同的价值观,我们共同的伦理世界、生活理想和美学风范,我们的前人创造的历史和我们共同开辟的未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宅兹中国”说的不仅是我们的生息所在,更是我们的精神所归;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学艺术是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把我们从根本上连接起来、团结起来。五年来,许多表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收获了热烈反响,这传达的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盼。高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闪亮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坐标,中国的文学艺术必将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必须落实为持续不断、苦心孤诣的创造
创造是作家艺术家的神圣天职,是时代和人民对我们的热切期待和郑重嘱托,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中最为明亮、也最具魅力的核心。创造,首先是价值观的选择和坚守,像雕塑家一样,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提炼生活,让广大而纷杂的生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烛照下塑形,呈现出它的真、它的善、它的美。由此,我们把深藏在心中的梦想变成所有人的梦想,把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中最珍贵、最根本的价值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带到广大的人群中去。创造,也是对技艺的不断锤炼,是不懈的创新。毫无疑问,创造是艰苦的,日复一日的劳作,永不停歇的难度训练,忍耐着乏味的、疲倦的、自我怀疑的时光。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是为了迎来被创造之光照亮的那一刻,是为了在创造中获得艺术和精神上的新生。
五年来,许许多多的作家艺术家坚守着艺术理想,抵抗着市场的诱惑,把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对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的责任放在首位,创造出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只要我们力戒浮躁,一直坚持着,持续不断地、不知疲倦地创造,永远坚信最好的作品即将被创造出来,永远坚信创造对于此时和未来、对于民族和历史、对于世界和人类的意义,中国文艺必将迎来气象万千、群峰耸峙的壮丽境界。
党的领导是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五年来,中国文艺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这是党领导文艺工作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文艺组织工作的严肃要求。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是全国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家园,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联、作协责任重大,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不断深化文联、作协的改革,加强政治引领,发挥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转变职能,优化结构,创新组织机制,延伸联系手臂,工作向基层倾斜,服务向最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拓展,强化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的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真正达到中央对群团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真正做到“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作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最广泛地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文艺理论评论工作是文联作协引导创作、引领风尚的重要途径,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强化批评功能,营造和维护说真话、讲道理的批评氛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风云际会,繁花似锦。五年来的实践有力地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道路和方向,是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砥砺奋进,前路可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指引下,共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新的辉煌篇章,共同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恢宏壮丽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