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念,深刻阐述其内涵,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构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智慧和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习惯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革命文化,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无数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6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出了一种改天换地、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外文化有益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构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反映时代风貌,引领时代文化,同时必须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凝聚人类文明成果、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我们能够走出一条植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时代,继续不断推进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伟大实践
以全球化的思维,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展现中国形象,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1.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加强文化建设。一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大力推动艺术创作生产;四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五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
2.在对外经济社会交流、“一带一路”建设事业中,继续不断推进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伟大实践。扩大中外人文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建设,除了经济、政治合作,更重要的是文化互通,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搭建各类文化交流平台。
3.在参与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事业中,继续不断推进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伟大实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访问并提出了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文明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同国家通过教育、文化、科学等“软实力”携手共进,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正积极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参与者和践行者,为解决人类问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三、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丰富其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文化不是塑像,而是活的机体。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根据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结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复兴是重要的内核和标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可以说,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既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的确立和国际影响力的发挥,更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发展活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