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马克思恩格斯认知中国的新时代价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始终在思考,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落地、扎根、开花、结果?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李忠杰教授的《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中国》一书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其价值在于释疑解惑、启迪今人。

涵养世界视野是一种境界和格局。李忠杰教授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是欧洲人,一直以欧洲作为其活动和研究的中心,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局限于西欧一隅,而是涵养了宽阔的世界眼光,把世界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李忠杰教授精心耙梳文献后发现,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专门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共有20余篇。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和世界进行双向观照。从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关注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问题意识是解剖研究对象的入口和路径。李忠杰教授开门见山地提出,马克思、恩格斯“面对”中国时,到底看到了什么、讲到了什么、肯定了什么、批判了什么、期待了什么、预言了什么。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中国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科技等,李忠杰教授重点从世界公民的全球眼光、中国文明和中国的社会历史结构、中国市场与世界经济的双向互动、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揭露和鞭挞、开辟亚洲新纪元的曙光等五个维度,概括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思想。

采用灵动笔法,展现马克思、恩格斯与中国的“穿越”性对接。李忠杰教授在著作中“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到中国来旅游,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马克思、恩格斯是喜爱旅游的,但生前并没有到过中国。来到21世纪的新时代中国,坐坐风驰电掣的高铁、看看宛如巨龙的长城、跳跳与民同乐的广场舞、再参加几次中国做东主办的国际会议,马克思、恩格斯欣喜地“看到”,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坚持“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李忠杰教授提出,马克思、恩格斯一定会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他们自己,看待马克思主义,看待他们自己对中国的预言与中国的现实之间的差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恩格斯  恩格斯词条  马克思  马克思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新时代  新时代词条  认知  认知词条  
新闻出版

 推动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新年伊始,习近...(展开)

新闻出版

 以中国眼光看待西方史学

 西方史学史一向是西方史学界的“世袭领地”,但中国学者研究西方史学史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不在此山中”,反而能看得更加真切。张广智等撰著的《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