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美国指责中国存在“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并单方面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一以贯之的鲜明立场,美国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不力的指责与事实不符。美国的做法是出于一己之私,也给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消极影响。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是国际经贸领域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法律秩序。尽管这一体制还存在不尽完美、不尽合理之处,但在推进经济全球化和维系知识产权国际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缔约方应致力于改革完善这一体制,使其更加公平公正,不应为了自身的狭隘利益而弃之不顾。今后,中国将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为完善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美国单方面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不仅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还公布所谓“301调查报告”,指责中国实施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公平贸易”做法。美国拿出这种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依据作口实,与其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和实践的误读误判有关,从更深层次看则与美国只考虑自身利益的狭隘立场有关。
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的一贯主张
中国早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就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和司法解释进行了修订,使得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在立法精神、权利内容、保护标准、法律救济手段等方面实现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的一致。这些规则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投资规则、贸易规则等。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开放的胸襟和自觉的担当。
应当明确的是,当前国际社会并没有形成技术转让的多边规则。即便如此,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仍作出承诺,政府审批外商投资不以技术转让为前提。但对于合资双方的自主合作行为,政府则不加干预。中国相关法律中没有任何强制性技术转让的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对技术转让协议有技术使用费、协议期限、期满后技术继续使用以及双方对等交换改进技术等约束性条款,但并无强制外国企业必须将其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的规定。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在技术进口合同有效期内,改进技术的成果属于改进方。根据谁创造谁享有的原则,改进方对改进技术成果享有权益的条款无可指摘,况且这里的改进方可以是技术出让方,也可以是技术受让方,也可能是协议双方。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是技术进口合同的限制性条款,诸如不得限制受让人改进让与人提供的技术或者限制受让人使用所改进的技术,不得限制受让人从其他来源获得与让与人提供的技术类似的技术或者与其竞争的技术等。这些都是国际技术转让的通例,不涉及强制性技术转让问题。
中国政府和司法部门严格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称得上是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模范生。10多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早在2008年6月,中国就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专门作出实行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制度的战略部署。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相继对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进行修订,构建了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司法体系建设方面,中国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成立知识产权法院,并在15个城市设立知识产权法庭,“三审合一”在全国法院普遍推行,促进了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标准、尺度的统一和质量提升。特别是在过去5年中,全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近80万件。在行政执法方面,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了行政联合执法、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可以说,知识产权大保护、严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格局已基本形成。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反映较多的侵犯商业秘密、商标恶意抢注和商业标识混淆不正当竞争、专利侵权假冒、网络盗版侵权等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重申外商投资过程中技术合作的条件由投资各方议定,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强制技术转让。
可以看出,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政府一以贯之的鲜明立场。在涉外投资活动中,中国并没有通过法律政策规定和行政审批程序来实施强制技术转让。至于一些企业或个人的技术转让,属于正常商业行为,是市场主体意思自治的表现。如果这些行为涉及知识产权争议,也是个案问题,理应交由相关司法机关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裁决。美国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不力的指责与事实不符。
单边主义做法不利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
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主要依据其国内法《1974年贸易法》和《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启动所谓“301调查”和“特别301”调查。其中,“301调查”涉及一切“不公平贸易”做法,“特别301调查”则是关于知识产权的专门调查。这些调查报告往往强调美国利益的实现,并不客观公正,而美国政府就依此来判断外国的政策和行为是否损害其贸易利益,并决定是否采取制裁措施。一旦与其他国家发生知识产权方面的冲突,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前,美国以其国内法为依据实施单边制裁;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后,美国在多数情况下诉诸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加以解决。
近年来,一些国家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为影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消极因素。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是国际经贸领域经过多年实践形成的法律秩序,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与国际贸易规则、国际投资规则一起构成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为中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保护规则的一致性。根据国际公约的“最低保护标准”原则,各缔约方在其国内法中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能低于公约规定的最低标准。“最低保护标准”就是一种一致性标准,涉及知识产权对象、取得、内容以至保护等基本规范。正是这一原则的普遍适用,促进了国际上知识产权一体保护格局的形成。二是争端解决机制的约束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了磋商、斡旋、裁定、上诉、执行的纠纷调处程序。凡是缔约方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双方应先行磋商或请第三方斡旋;磋商或斡旋不成,可以申请专家小组裁定;对专家裁定不服,可以请求上诉机构作出终局裁定;一旦作出最终裁定,双方必须服从。这一规则说明,任何缔约方都必须按照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知识产权纠纷,而不能采取单边主义的贸易报复。
近40年来,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争议时有出现。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中美也曾发生多次知识产权冲突,但最终都达成了协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之间所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大多通过磋商解决,磋商不成则提交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但今年3月以来,美国直接采取贸易报复举动。这种抛弃争端解决机制的单边主义做法,背离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精神,令国际社会十分失望。
美国和中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和知识产权等方面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国际规则的遵循者、追随者逐步变为参与者、推动者,为国际社会不断作出积极贡献。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一体化进程的引领者、主导者,时至今日却出于一己之私,屡屡成为国际规则的破坏者。这不仅影响到相关国际规则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也给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合作
美国媒体也承认,美国对华“301调查”的目的并不止于贸易争端本身。美国将以创新为基础的知识产权视为其竞争优势和核心利益,以所谓强制性技术转让、侵犯商业秘密等为借口挑起争端,说明知识产权背后的高新技术主导权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国积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实现创新发展,实施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并积极推动相关国际合作。
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机制。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应由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为中心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制,尽管还存在不尽完美、不尽合理之处,但在推进经济全球化和维系知识产权国际秩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缔约方应致力于改革完善这一体制,使其更加公平公正,不应为了自身的狭隘利益而弃之不顾。中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始终坚持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发挥国际体系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的重要作用,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机制,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公正合理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努力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作出贡献。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开启。知识产权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产出、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中国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独立自主、自强不息。要更加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等“国之重器”的创新发展,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科技发展主动权。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国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中国扩大开放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也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中国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更加公平、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实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