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产化”: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新趋势

  在本世纪初的几年中,有关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趋势的讨论成为热点话题,社会学界出现了社会分层研究的高潮。其中,社会学家陆学艺关于“中国社会十大阶层”的研究报告产生了极大影响。此外,孙立平、李培林、李强、李路路等学者以及笔者在各自的论著中,对中国社会分层状况和阶层结构变化趋势提出了各种不同看法。其中,“结构化”或“碎片化”、“断裂化”或“中产化”的说法,是对中国社会分层宏观格局和变化趋势的几种总体判断。

  上述论著发表之后又过去了十多年,目前社会阶层分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么,最近十几年社会阶层分化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未来将走向何方?笔者认为,总体而言,社会阶层“结构化”和分层形态“中产化”这两个变化趋势,引导着中国社会分层的未来走向,尽管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对阶层结构的未来走向产生影响。

  第一,社会阶层“结构化”。“结构化”与“碎片化”代表了社会分层变化的两种趋势。“结构化”趋势意味着阶层正在形成,阶层之间的地位差距逐步拉大,阶层之间的社会界线日益明晰,社会下层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流动渠道变窄。“碎片化”趋势则相反,它意味着阶层现象逐步淡化,人们的身份地位趋于多样化、多元化,阶层地位只是影响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多种因素中的一个,而且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本世纪初,中国社会分层理论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中国社会是否出现了一系列的阶级或阶层,是否形成了某种确定的阶级或阶层结构?陆学艺等人认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分化,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个正趋于稳定化的阶层结构,社会成员分化为十个阶层。这十个阶层在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权力资源的拥有量以及职业地位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学家李强等人则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化是一种多元的、相互交叉的分化,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并未导致界线分明的阶级或阶层,不可能形成确定的阶级或阶层结构,而只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群体。

  最近十几年,社会阶层“结构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并不一定存在陆学艺等人所说的十个阶层,但阶层之间的边界的确在明晰化,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在拉大,阶层地位的代际传递现象突出。同时,局部领域的“碎片化”和“个体化”现象仍然存在,在青少年人群中还有所发展。就当前而言,社会阶层“结构化”是主流趋势,“碎片化”是支流。

  第二,分层形态“中产化”。“断裂化”与“中产化”也代表了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两种相反趋势。提出“断裂化”与“中产化”理论的分层理论家,大多支持“结构化”观点。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化”的趋势是逐步走向“断裂社会”,还是逐步形成一个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中产社会”?

  “断裂化”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孙立平。他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社会分化导致了一个“断裂社会”的出现,即整个社会分裂为相互隔绝、差异鲜明的两部分,两者矛盾激化有可能爆发社会冲突。与“断裂化”观点相反,陆学艺等人提出的“中产化”或“中间层化”观点则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将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升级,白领职业数量随之增长,而农民和工人等蓝领职业逐步减少,这一过程将向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上升流动机会,从而导致社会中间层日益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随着中央对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平问题越来越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指引下,政府采取一系列社会政策抑制不平等程度的加剧,缓解社会矛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趋势得到扭转,社会“断裂化”得以避免。与此同时,过去十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促成中产阶层人数大量增加。毫无疑问,“中产化”成为了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主流趋势。不过,“中产化”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要成为中产阶层占主流的社会,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参考文献】

  ①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产  中产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阶层  阶层词条  变化  变化词条  趋势  趋势词条  
社会管理

 两会能否开启股市改革元年

 尽管此前监管层为引入长期资本而出台了多项政策,但结构僵化的股市却难以得到资金的更多关注。两会脚步已经逐渐临近,A股市场能否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人民币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