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青年社会组织管理应力避四大误区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提出要“加强联系、服务、引导,把青年社会组织紧密团结起来”。但是,一些共青团组织不仅对青年社会组织存在认知上的盲区,在引导青年社会组织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亟待引起重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迅猛,植根基层、扎根社会、贴近青年,在服务青年需求、引领青年参与、化解青年难题、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组织领域最活跃、最有生机的类型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青年社会组织有近100万个。然而在调研中我们却发现,当前,一些共青团组织不仅对青年社会组织存在认知上的盲区,在引导青年社会组织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亟待引起重视。

  误区一:注重于“联系”“服务”而忽略对其有效“引导”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摸索,共青团总结了青年社会组织工作“联系、服务、引导”三个层次的要求。但是,目前有些地方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社会组织过分注重“联系”“服务”,忽视了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引导”。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基层团组织在联系、服务青年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思想“脉搏”把握不准、认识不清。有的团干部热衷于“吹拉弹唱”,为了娱乐而娱乐,没有在娱乐中体现出引导的趋向;有的青年社会组织虽然承接了共青团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购买服务项目,但在项目运行、活动开展、服务特殊困难群体过程中,没有亮明共青团的旗帜,没有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体的关怀,导致受助群众认为仅仅是青年社会组织在帮忙、跟党和政府毫无瓜葛,这显然与共青团开展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在政府相关部门、共青团购买服务项目中必须要把握好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有效引导,坚持政治站位。在做好联系、服务的同时始终要紧绷“引导”这根弦,促进青年社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事实上,如何实现服务和引导的有机统一,是考验共青团工作水平、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尺。联系→服务→引导,是一个前后相连、互相渗透的“工作链”,缺一不可,不可互相替代,也不能互相对立起来。

  误区二:对青年社会组织认知存在“极化”现象

  当下,有的同志对青年社会组织存在“极化”认知:要么过分夸大其消极效应,要么过分夸大其积极效应。在有的同志的思维范式中,在对其培育发展过程中仍心存疑虑甚至芥蒂。同时,有的过分夸大青年社会组织的积极效应,把青年社会组织看得“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给予过高的道德期待和神圣光环。这种期待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当现实中青年社会组织的某些问题被曝光,其名势必会被过分“放大”,“污名化”也就在所难免。这两个“极化”事实上走向了两个极端,并不客观也不全面:只看到青年社会组织的积极功能而忽视其消极功能,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只看到青年社会组织的消极功能而看不到其积极功能,就会对青年社会组织悲观失望、严加防范。这种“极化”认知亟待破除。

  误区三:联系青年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甚于直接联系青年个体

  目前,共青团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吸纳青年社会组织参与青年事务治理:一方面,团组织将工作项目委托给青年社会组织承担,为其提供资金、项目、政治资源等支持;另一方面,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也延伸了共青团的工作“手臂”、拓宽了共青团的活动“场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直接联系青年是共青团最重要、最根本、最基础的职责。共青团联系青年社会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再去联系青年,从表面上看青年工作得到了落实,但毕竟经过了青年社会组织这个中介平台的二次“转换”,青年社会组织传播、传递的更多是其自身的品牌、品性、品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共青团将不能直接把握青年动态的“第一手”资料,长此以往势必脱离青年。因此,共青团不仅要加强联系青年社会组织,更要直接联系个体青年。同时,在联系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共青团的关怀,还要彰显党的关爱,让青年真真切切体验、体会到党的“温度”和“热度”。

  误区四:注重“建团”数量而忽略“团建”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的组织化需求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更加增强,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群体分众化、“场域”多样化的显著表征。由此,青年社会组织应运而生并呈现生机勃发的成长态势。青年社会组织不仅数量庞大、品类繁杂,而且活跃度高、创新性足、专业性强,已然成为青年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将与共青团长期相伴相生,两者既存在合作空间,也存在竞争关系。现阶段,推动在条件成熟的青年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不仅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但不应片面追求数量的“全覆盖”,更应重视建团的质量、品质,更加重视团组织工作的有效性、时效性、实效性。同时,要强调循序渐进的“引导”,不应追求绝对的同质化、一统化、均等化,为青年社会组织生长的多样性、多元性、多面性留下一定的机会空间和境遇。这样,就不用担忧有的青年社会组织因担心被“同化”“收编”而与团组织疏远甚至疏离。实践中,在青年社会组织团建的内在规定性方面,应尽量避免把团建工作与青年社会组织的自治性、自主性、独立性、个性简单片面地对立起来,切实把握好角色定位。团建工作在青年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信息沟通、提供优质服务。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其基本功能是充当联结党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共青团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挖掘自身的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反映青年心声、偏好、诉求、利益。二是促进青年社会组织有效发展。团建工作不能也不应该阻碍青年社会组织的健康发育成长,相反更应为其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发展战略、道义援助、机制保障。三是政治引导与思想引领,即把握青年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取向,对其进行及时的监督管理,这也是实现其健康有效发展的基本保障。总之,既要重视建团的数量,更要注重团建的质量,真正使青年社会组织成为青年事务治理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主体性力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应力  应力词条  误区  误区词条  四大  四大词条  青年  青年词条  组织  组织词条  
社会管理

 别让梗阻冷了“城归”创业

 曾经背起行囊进城打工的他们,如今不少人又选择回乡创业。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农村创业创新论坛传来消息,全国各类返乡下乡双创人员达700万人,年均增幅在10%以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