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精细化以科学、理性、精准为基本特征,主要是指在绩效目标引导下,通过科学设置机构部门、优化管理流程,推动社会治理思维和方式转变,实现社会治理的标准化、具体化、人性化。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社会问题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主要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基本方法。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各类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治理面临严峻考验。过去一个时期,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治理重管控轻治理、重政府轻社会、重大概轻细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既加强顶层设计又注重基层实践,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加强顶层设计。着重解决社会治理领域条块分割、资源短缺、响应迟滞、社会主体活力不足等问题,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提供必要前提。应不断完善制度机制,重点加强区域之间、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跨界治理机制建设,逐步构建从横向到纵向、从起点到终点可量化执行的工作准则和制度规范,将社会治理做小做细做精,以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提供制度保障。尤其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明确权责归属,处理好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将政府职能更多向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优化社会治理等方向转变,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突出基层治理。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在基层,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应将社区及社会组织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加强和规范基层政务平台建设,构建分级分类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在提供公共服务、解决民生问题、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实效,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还应从政策优惠、经费支持、培训教育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改善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不断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拓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推动形成政府管理好、市场运作良、社会功能活的协同治理局面。
转变治理方式。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关键是要转变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思维,充分考虑各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根据实际采取个性化、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措施。应树立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多元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精准扶贫、精准交通、精准医疗、精准教育、精准养老等精准社会服务。各级政府应在深化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加强数据信息系统建设,深化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合作,构建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治理体系。与此同时,应以改善民生为导向,针对社会治理不同区域、领域和环节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委托第三方对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服务效果等进行综合测评,将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切实发挥绩效评估的纠偏功能,促进社会治理在高效化、实效化中实现精细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作者为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