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然而,国家城镇化调研组前不久发现,户籍制度改革遭遇地方官员反对,10年来,地级市以下放开户籍一直无法落实。专家分析,由于地方政府担心改革带来巨大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回避户籍改革。
近些年来,中央在各种会议上都屡屡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但是户籍制度改革在不少地方却一直推进缓慢,导致许多异地就业人员长期无法享受工作地福利待遇,难以实现其应享权利。与此同时,在城市生活的人群因为户籍状况不同被人为分为三六九等,也不利于维护平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一直在不少地方进展缓慢,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系因户籍改革可能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让不少地方政府与官员回避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地方政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也就意味着要为原先的非户籍人口提供教育、就业等社会保障,而这也就意味着地方财政支出需要大幅提高。在这种情形下,部分地方政府自然缺乏推进户籍改革的积极性,回避乃至反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也正因为如此,户籍制度改革要能得到扎实推进,需要变当前由地方主导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为自上而下地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也就是由中央进行户籍改革顶层设计,并具体规定不同级别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各地按照自身城市级别分别遵照执行。如此才可能突破地方政府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阻扰,让户籍制度改革得到稳步扎实推进。
当然,考虑到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分步骤逐步推进,如先让那些在城市工作与生活达到较长年限的非户籍人口获得户籍,然后再逐步解决年限相对较短非户籍人口的户籍。同时,还有必要改革现行中央地方财税分成机制,适度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留成比例,扩大地方可直接支配财税收入,以此减轻地方因为执行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将会增加的财政压力,并由此而消弭地方政府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抵触情绪,从而促使户籍制度改革能够更好地得到实质性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