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在践行环保中打开发展空间

  在治理过程中找到更多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办法,我们一定能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吃进去废渣、烟尘,吐出来的却是铅、锌和其他贵金属——云南个旧市的鑫联环保公司,这几年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锁定环保产业,靠着不断创新,这家公司实现了由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向环境综合治理企业的转型。

  鑫联的发展,在个旧并非个案。作为老工业城市,个旧转型难度大,尤其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如果处置“不慎”,可能会影响到当地群众的就业生计。然而,在宽松执法还是严格执法之间,个旧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为什么?一个现实的思考逻辑是,若执法力度失之于软、失之于弱,首先地方环保产业就很难做大,更不必说整个城市环境的整治了。以烟尘治理为例,由于烟尘中含有部分煤炭、粉尘,如果企业产生的烟尘,被小散乱企业回收后粗加工,技术一旦不过关,难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本该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污染物,没有得到妥善的环保处理,相当于在无形中抬高了专业回收企业的获取成本。地方上主动关停小散乱企业,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环保企业的日子也能好过不少,经营会更有动力。

  环保治理力度层层加码,企业获利,老百姓满意。五年来,从“减”上做文章,全面清理整顿小冶炼、小化工;到“建”上下功夫,逐步补齐环保设施短板;再到 “转”上找出路,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在个旧,一个个像鑫联环保这样的公司出现,既调整了传统冶炼企业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也为个旧的未来“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而随着生态补偿、生态修复等环保举措落地,不管政府还是企业,在做决策时都会主动多算一笔环保大账。

  正因此,对于很多类似个旧的云南城市来说,在抓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这三种意识开始占据主流。污染要罚款、环保有钱赚,治污“我不上谁上”……回顾近几年的采访,无论在洱海流域,还是滇池流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云南人的共识。

  毋庸讳言,过去有些地区,为了追求GDP和就业率,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违法排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充当保护伞。这几年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相关工作的推进,干部对环保治理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转变。入滇河道海河曾是被住建部点名的黑臭水体,经过近两年的治理,不仅变清了,还成了居民眼中的景观河,来河边散步的人越来越多。当地干部感叹,“水好了,不用再担心上级通报批评,还能赢得群众点赞,选择环保真合算。”

  的确,好的环境,最终将体现为实实在在的民生。转型或有阵痛,但正是通过割除各种发展的“毒瘤”,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看到,环保也可以成为服务民生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曾强调,希望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在治理过程中找到更多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办法,我们一定能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作者为本报云南分社记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在践行环保中打开发展空间  践行  践行词条  打开  打开词条  环保  环保词条  发展  发展词条  空间  空间词条  
环保

 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