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异地高考的关键,其实在于推进高考社会化,这就是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高校基于统一测试的自主招生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3月3日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教育部酝酿中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谈及方案公布时间表时,袁贵仁表示:用不了十个月。
相对于此前教育部针对异地高考的多次表态来说,这一次表态,有明显的“进步”,就是指出了异地高考文件出台的时间表。可是,大家并不能高兴得太早,文件出台的时间表,并不是执行的时间表,而且,从袁部长的表态看,教育部文件可能只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具体方案还得各省市自己出,如果各省市迟迟不出台自己的方案,那么解决异地高考就可能十分漫长。
就异地高考涉及的复杂利益关系来看,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是不宜于由各省市自己出台方案的。不管是高考指标的划拨,还是户籍的开放,都牵涉到政府、高校、省市的沟通和各地的利益平等。有舆论对袁部长称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与山东出台的政策“思路上一致”,感到很兴奋,认为各地都可能逐渐采取取消户籍的思路来推进异地高考,可在笔者看来,如果推进异地高考就采取这一思路,并等待各省市出方案,推进的速度将相当缓慢。
山东能制订取消户籍限制的方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本身是高考大省,高考竞争十分激烈,山东本省的考生都恨不得外出高考;同时,异地高考矛盾最突出的地区,基本上有着两大共同点,一是人口流入密集,进城务工人员多,像北京、上海;二是高考指标多,升学率高,像北京和上海,高考一本率达到27%左右,而在全国范围内,平均只有10%左右,有的地方只有4%、5%。
在这些地区,解决异地高考,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部署、要求,而仅靠地方放开户籍限制,难度将很大。众所周知,当地政府和户籍拥有者都担心放开之后,引发人口大量涌入、“高考移民”。而近年来,一些地区打击“高考移民”,采取的办法就是户籍加学籍的双证报考要求,也就是说,高考报名限制不是放宽,而是变得更为严格了。
按照放宽户籍限制的思路,推进异地高考,其中,最有可能的措施就是在目前的“户籍+学籍”要求基础上,放宽为居住证要求,就像上海,目前允许10类非户籍考生报考,这一放宽相对于按户籍报考来说,确有进步,可这取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如果办理居住证比较困难,那么按居住证报考,受惠人数将很有限,更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由于只有暂住证,无法办到居住证,其子女还是面临回户籍所在地报考的问题,而这个群体,是进城务工人员中最为庞大的群体。
通过取消户籍限制来实行异地高考的思路,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实行异地高考的关键,其实在于推进高考社会化,这就是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高校基于统一测试的自主招生,当集中录取制度不存在,高考按户籍报名也就失去生存的土壤了。而对于打破集中录取制度,放权给高考实行自主招生,主动权完全在教育部手中,可从国家层面启动改革。
其实,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高考改革思路,只要坚持推进招考分离,构建“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格局,异地高考并不难实现。就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教育部只需再进一步,就可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异地高考。
其一,对80所自主招生高校的自主招生程序进行调整,只需取消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还必须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规定,就可实现异地高考。目前的三大联考,就是全国统一试卷,各地考生自主报名参加,如果考生以联考成绩申请高校,高校独立进行录取,录取之后就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这不就实现了异地高考吗?
其二,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已启动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的改革,对此,完全可以放宽户籍限制,允许考生不分户籍自主提出申请。鉴于高职高专现在面临严重的生源危机,而高职高专的整体录取比例占高考录取总数的一半,因此,这不仅给高职高专一条生路,也很大程度解决了异地高考问题。
上述两方面如果共同推进,解决异地高考也就步入正途,既推进高考改革,又扩大高考公平。至于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其为地方出资建设,根据为地方服务的原则,倒是可以实行按户籍或居住证招生,在美国,州立大学把更多招生名额投放到本州,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