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育扶贫:补短板开良方 形成六大“高校品牌”特色扶贫路径

  “要推进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10月1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晁桂明表示,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与贫困地区扶贫短板相结合,创新帮扶形式,统筹多方力量形成扶贫合力。目前,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已全部投入扶贫工作,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承担的44个定点扶贫县已有20个县实现脱贫摘帽。

  教育扶贫肩负着“两不愁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五个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主要有教育行业扶贫、定点联系滇西、定点扶贫等。其中,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是教育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据介绍,各高校尽锐出战,攻坚克难,逐步形成了具有“高校品牌”的特色扶贫路径。一是聚焦教育扶贫,助推当地教育补短板。各高校通过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帮助定点扶贫县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立助教支教团队和实践基地,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二是强化智力扶贫,开好脱贫攻坚药方子。各高校通过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适应定点扶贫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扎实开展调查、论证、研究、推广、培训等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咨询服务、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三是开展健康扶贫,提升医疗水平惠民生。相关高校通过发挥医学学科专业及附属医院作用,帮助定点扶贫县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和条件,提供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巡回医疗、远程医疗等,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四是促进科技扶贫,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各高校通过发挥学科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助推种养业、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升级,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中草药、民族文化用品、民族传统技艺等特色产业,形成经济发展新业态,助推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五是加强社会扶贫,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各高校充分发挥社会交流特别是校友作用,针对贫困县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等开展专题研究,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供信息服务、搭建电商平台等方式,帮助定点扶贫县拓展产品市场、树立产品品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创新工作模式,集中组织特色扶贫活动。

  下一步,高校定点扶贫将探索推进高校扶贫组团模式。开展地域群、组团式、联盟化的高校合力攻坚,认真做好高校扶贫“高质量、全方位、立体化”后半程工作。其次要加大高校扶贫的人才和科技服务支撑。组织引导更多的高校专家人才关注扶贫事业、投身扶贫行业,加大高校科技成果支撑,健全高校社会动员机制。此外,促进高校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压茬推进,组建成立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提前谋划2020年后扶贫工作、教育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相关工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扶贫  扶贫词条  良方  良方词条  路径  路径词条  六大  六大词条  形成  形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