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逃避式考研”成新风向:是留恋校园还是恐惧社会

  逃避考研渐热:留恋校园?恐惧社会?

  这个夏天,不少没有回家的大学生走上了准备考研的道路。而对于一些“一战”失利的大学生来说,这个暑假他们或是在家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也已经开始了“二战”的征程。

  近年来,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其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考研”,为何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执念”?

  “逃避考研”成新风向

  这个暑假,汕头大学的大三学生薛怀开始准备复习考研了。

  刚刚在北京结束了几个月的实习,她感到,这样快节奏的生活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自己。“实习以后,我发现我的心智还不够成熟。马上毕业了,我需要一个过渡期再走进社会,所以我选择考研。从某种层面上讲,我确实是因为逃避工作所以才考研。”薛怀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像薛怀一样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不久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5届持续下降;“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2014届分别增长3.2、1.4个百分点。

  在一些名校里,本科毕业生的深造比例甚至高达50%以上。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梳理31所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对这些学校的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这些“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大多选择深造,其中比例较高的高校有:清华大学本科生深造率为7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深造率为74.86%,复旦大学本科生深造生深造率为69.22%,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深造率为66.94%,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深造率为57.78%。

  薛怀的本科专业就业前景不错,但是她仍然选择考研,尽管“相比之下,会少了两年工作经历,但我可以继续留在学校里,还能提升学历,生活怎么也不会太差”。在薛怀看来,身边的同学因为“逃避”进入社会而读研的不在少数。“就我观察,我们班应该有三分之一,而且近几年越来越多”。

  在考研动机上,“就业”二字是永远的主题。在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要动机为提高就业竞争力,占比为36%。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称,“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考研动机为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而《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则显示,暂时不想就业、逃避步入社会而选择考研的人占13%。

  兰州大学的大三学生刘唯贤也在这个假期选择了考研,他表示,选择“逃避考研”,是以积淀自身为目的。“我想着趁考研的一年好好学习,顺便减肥戒糖全面自律,过一种健康的生活。我这个人喜欢稳定的生活,而且我也比较喜欢高校的氛围,以后会更倾向于在高校任教。”

  刘唯贤表示,就他自己而言,与其强调“逃避考研”的“逃避”,倒不如说“逃避考研”是延长了学习时间,在时间维度上积累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增长自身的竞争力和能力,还是为以后的就业服务。“这样说来,其实这不算逃避,反而是作出一种对自己更加负责任的决定。”

  考研是为了“逃避”什么

  和走入社会比起来,在大学里的生活总是轻松很多,不用为了生计而奔波,不用承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评判和压力。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大学生并不需要过早地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再当几年学生,显得非常顺理成章。

  兰州大学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准大四学生王思宇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自己选择考研主要是因为还没做好融入社会的准备。

  “我觉得还没好好感受大学生活呢,怎么下一年马上就要毕业了?”王思宇觉得,社会是复杂和多面的,如果一下子从学校的象牙塔里走出来紧接着步入社会,会很不适应当下的环境。而他又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不太懂得怎么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是在清宫剧里,我可能最多活不过三集”。

  在被问及家人对他的想法有什么意见时,他谈到:“我妈妈还是比较支持和尊重我的想法的,她觉得现在我还年轻,不管是想闯职场还是选择考研,我想做什么就去做好了。至于事业啊挣钱啊,先不用急。另外,身边的好朋友们也在准备考研,那我也就考吧。反正先‘混着日子’,别那么早上班儿就行。”

  除了没有做好进社会“宫斗”的准备,一些大学生的“逃避考研”甚至是为了“逃避逼婚”。

  在西部省份某高校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罗远在这个假期也决定考研了。即将大四的她表示,个人的婚姻观与家长有难以跨越的鸿沟,目前也没有想要结婚的想法。相较于读书期间而言,工作之后,她在婚恋方面的压力会更加大。

  “自己还不想太早面对复杂的社会,想多待在单纯美好的校园,保持着简单的人际关系,还想做个孩子。但是工作之后,家里人的想法就会是:你现在有事业了,下一步就该有个家庭了。我很反感来自亲戚的催婚,所以想选择考研继续读书,也算是逃避他们的‘逼婚’吧。”罗远说。

  考不考研,不能跟风

  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逃避考研”真的能达到自己“逃避”的目的吗?而在考研的过程中和读研之后,真的能比别人享受到更多的“单纯与美好”吗?

  王思宇认为,自己“逃避考研”的复习之路并没有那么轻松。

  “其实对我们这种‘逃避考研党’来说,考研是一个更艰难的事。那些逃避意愿不是很强的同学如果考不上研,可以选择继续考或者就业;但我们不一样,我们选择考研本就是为了逃避进入社会,如果失败了,没别的路可选。这样来说,我们其实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王思宇说。

  而罗远认为,一些“逃避考研”的同学缺乏信念的支撑,考研动力不足。“有的逃避考研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她认为,选择逃避考研的人并不是想做学术,那么就算不选择读研的道路,也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逃避走入社会的过程。没有更深层次的信念支撑,考研的道路很难坚持下来。

  而在读研之后,因逃避心理而读研、没有学业规划的学生也将面临挑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何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就业难”一直被认为是“考研热、读研热”的主要原因。这种没有明确发展方向、基于推迟就业而表现出的逃避心理和逃避行为,会使个体在读研期间因缺少心理准备和学业规划,产生被动学习、无所适从等问题。更会因为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而缺少前进动力,进而虚度光阴。

  该文指出,这种动机是把学历的衍生功能作为读研的动力,缺少对于学术本身的兴趣,因而也缺少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影响读研的收获和成效。“仅就‘改善就业’的功利目标而言,这样的读研方式,其实已经很难保证3年后他们就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甚至可以说,在这样的动机状态下,他们的求学体验也很难幸福,因为如果不具备学术热情,研究生阶段所必需的大量的阅读、研讨、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撰写,都可能让他们痛苦不堪。”

  河南某高校负责学生教学管理的教师焦翔宇表示,确实有一些同学以考研为名逃避就业。这些考生只报名参加考研,但有些人其实并没有认真复习,这些同学报名的原因可能来自家庭压力、从众心理或侥幸心理等。

  选择考研还是工作,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和学生所属的专业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她同时也认为,总的来说,考研是一件好事:“站在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还是鼓励去考,毕竟进一步的学习会对学生个人非常有益。”

  “考研的内驱力应该是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如果抱着其他目的考研、读研,最终也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状态。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综合自己的能力、资源,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焦翔宇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薛怀、王思宇、罗远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康玺 秦臻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风向  风向词条  留恋  留恋词条  逃避  逃避词条  恐惧  恐惧词条  考研  考研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