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

  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

  在探索中形成中国特色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职能,旨在利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对社会供求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和干预,弥补单纯市场调节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实现经济协调稳定运行。由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不同,宏观调控有不同的模式。

  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职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需求导向的间接宏观调控体制,其主要特点是:在调控目标上,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被视为主要目标;在调控方式上,强调政府调节需求,需求引导供给,具有明显的间接性;在调控手段上,主要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由于西方宏观调控体制侧重需求侧调控,故被称作宏观调控的需求管理体制,简称需求管理。西方宏观调控体制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并运行的,其在逆周期总量调控上有一定优势,对熨平经济波动和缓和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对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无能为力;调控手段的诱致性有余,强制性不足,调控力度弱;除了货币和财政政策外缺乏更多的政策选择,调控工具选择余地小。这些不足大大制约和抵消了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我们既学习和借鉴西方宏观调控的有益经验,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等作为宏观调控目标,重视利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进行间接调控,同时,继承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宏观管理原则和办法,如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等,不断完善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在保持和发挥宏观调控的需求管理功能的同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供给管理功能,形成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与西方宏观调控相比,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特色鲜明,主要表现是:宏观调控目标和内涵进一步扩展,在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基础上,加入结构优化、收入公平等目标;调控方式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的调控模式,重视相机调控、区间调控、精准调控、结构调控、预调和微调,不搞大水漫灌式调控;调控手段进一步丰富,在重视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同时,高度重视经济规划、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及行政和法律手段等的综合运用,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运行。

  高质量发展对宏观调控提出新要求

  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新时代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这就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对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控制经济下行,保持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9.5%的增长速度。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开始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这是合乎规律的。高速增长既不可持续,也没有必要,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控制经济下行态势,实现中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我们的主动选择,这就要求宏观调控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抓手,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稳定就业水平,提高就业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劳动就业水平,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失业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快,智能化成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技术进步的方向,智能技术发展与劳动就业矛盾凸显,同时企业运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就业形势严峻。这就要求宏观调控既要着力稳就业,又要着力提高劳动者技能,以满足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劳动者的需求。

  三是纠正结构失衡,实现结构优化。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体经济供求结构失衡、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失衡的风险加大,这就要求宏观调控工作思路必须更多聚焦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实现房地产平稳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切实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保持物价稳定,降低制度运行成本。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要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这就要求宏观调控在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的前提下,把降低制度运行成本作为调控目标,着力调节各类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和收费标准,将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降低制度运行成本,为稳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这就要求宏观调控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心做好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各类民生工作,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六是统筹内外市场,用好两种资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质量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引资的质量,支持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和贸易,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位置,着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这就要求宏观调控加强政策协同,统筹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加强国际财政、货币、贸易、外汇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宏观政策要立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

  第一,坚持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是宏观调控的“两只手”,应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用好“两只手”。实施宏观调控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需求管理的拉动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逆周期调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供给管理的支撑作用,加大定向调控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供给基础。

  第二,坚持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这是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出发点。眼下我们面临的困难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和制度性原因,要克服困难,必须深化改革与宏观调控双管齐下。宏观调控要坚持短期调控与中长期调控相结合,短期调控应对周期性因素,中长期调控解决结构性问题。从短期看,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预调微调,搞好需求管理,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熨平短期经济波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范化解各种经济风险。从中长期看,要着眼于改善中长期供给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不断提高要素产出效率,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提升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坚持国内和国际相统筹。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宏观调控必须具备全球视野,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努力开展多双边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提升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制度性话语权,推动国际宏观经济治理结构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参与和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国际经济联系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开展国际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增强宏观调控的精准性。决定宏观调控成效的关键是精准性,精准调控要求准确把握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对调控目标准确发力,务求取得实效。当前,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扩大内需对保持经济稳定运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宏观调控要积极主动作为,精准发力扩大内需。在消费方面,要加大对教育、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在投资方面,要加快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

  第五,增强宏观政策的协同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宏观调控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如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就业质量、推动结构优化、降低制度运行成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具有明显的叠加性和复合性。为了确保宏观调控任务的完成,必须从这一特性出发,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政策手段进行调控,提高调控的协同性。宏观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政策、投资政策、贸易政策等,每项政策的实施方式和实施效果都有所不同。为了提高宏观调控的效果,各种政策要科学搭配、有机结合,形成有机整体。总的来看,要增强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把握好各类政策的方向、力度、节奏和出台时机,形成调控合力,避免政策效力过度叠加或相互抵消。

  (执笔:何自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词条  高质量  高质量词条  构建  构建词条  适应  适应词条  体系  体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