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连续三年未能完成既定目标几成定局,在此形势下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海外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强势美元等多项不确定性因素。12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3.95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2%,11月单月的进口及出口增速均不及预期。
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诸多挑战从短期来看并不利于外贸的发展,但长期可能会形成一个倒逼机制。此外,“一带一路”战略与自由贸易园区战略有望成为下一步外贸的新增长点。
新常态挑战
目前,全球经济处在不均衡的状态下、新兴市场开始出现分化、美元的强势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出现,中国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是为数不多经济发展仍保持亮点的国家之一,日本第三季度经济同比下滑1.9%,仍未表现出增长动力,欧盟经济目前虽已连续六季度保持增长,但经济复苏势头依然脆弱,复苏进程较为缓慢。
海外市场的不景气直接对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产生影响,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中的出口实现13万亿元,同比增长4.4%。
由于美国经济的坚挺,美元也保持了较为强势的地位,对中国进口和出口的名义增长率产生影响。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认为,在美元对其余货币保持强势的情况下,人民币也在升级,近期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实际上对外贸企业影响较大。
数据显示,12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突破6.12关口,创下今年3月3日以来的新高。
此外,美元的强势导致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贬值,加之QE退出等因素美元从一些发展中国家回流,使得新兴经济体明显受到全球经济放慢的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等因素的出现,背后反映的是世界经济的增长放慢和需求低迷,中国可能在中期内遇到相对增速较慢的世界经济环境,加上自身过去传统优势的弱化以及东南亚国家加入竞争,外贸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从中期来看将是一个中低速增长的态势。
不过,国际市场的低迷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由于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中国进口数量虽然增加,体现在金额上仍是下降,但这有利于中国进口战略的实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张永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目前的形势从短期来说是一个不利的情况,但从长期来看,可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国际上出口不景气,促使国家去扩大内需。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对中国更多使用国际市场资源有一定好处。
新驱动与新平衡
商务部此前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秋季)指出,2015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突出体现在外部需求难有明显回升、中国外贸竞争优势转换“青黄不接”、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及自由贸易园区战略,将有望成为中国外贸新的驱动因素。
张永军认为,“一带一路”的逐步推进和实施对整个中国外贸出口和进口都会产生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就国内而言,为了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会进行一些配套建设和实施相应的改革,将降低进出口的成本。而自贸区的实施则会降低关税水平,减少贸易投资障碍,有助于增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
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也在近日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周边受援国呼应中方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援助要求,商务部将研究根据实际能力和对方的需求来扩大援助规模。
12月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还要求,要释放内需潜力,促进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巩固出口市场份额,改善投资环境,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进口和出口的平衡,需涉及利率、汇率等多方面因素,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要求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加强技术、产品和服务进口,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张向晨称,按照10%来测算,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将达到1200亿左右,对外投资的金额超过吸引外资的金额,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李健则分析称,目前国内仍有一些内需没有得到满足,从外贸的角度看,一个例子是国内对国际市场上优质的商品仍有需求,但是由于进口价格较高或一些管制的原因,这部分需求被压抑了。
张永军预测称,过去长期持续的“双顺差”的局面将会改变,一方面中国商品输出增速放慢,增速不像过去那么快,而资本输出未来几年总体上呈现扩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资本输出对商品输出会有带动作用,国际收支格局也会发生变化。这对中国原来积累的外汇储备也是一个消化的过程。
高虎城表示,下一步中国的对外贸易出口会有一个质的变化。因为实际上中国已经到了资本输出的时代,中国的对外投资将和中国对外贸易紧紧结合在一起,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相互互补中,资本输出的同时商品已经输出了,包括消费性和投资性的资本输出,这一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