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为园区争取一些优惠政策,也不是招商引资的一些突破。而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主动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这为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指明了方向。
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围绕制度、规则、市场、技术、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复杂变化,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突出。面对世界经贸格局新变化,各国围绕国际市场与资本的争夺更加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发达国家致力于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积极推进“竞争中立”、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新议题谈判,以占领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出现了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谈判,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面临重塑。因此,我们必须着眼经济利益遍布全球的现实,全面参与重大经贸合作谈判,在新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制订中抢占先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和全球价值链的拓展,我国开放型经济仍然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关键是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一要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协同推进东中西部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分工协作、互动发展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决定》指出,“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这为深化内陆、沿边开放明确了政策着力点。东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率先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内陆地区要依托本地优势,提高吸纳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发展特色外向型产业。这样就可以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形成向东向西全面开放的国际经济合作带。
二要放宽投资准入,提高利用外资综合效益。利用外资要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内市场竞争相结合,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和综合带动效应。《决定》指出,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这是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我们要以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加快外资管理模式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三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全球价值链整合与国际化经营能力。《决定》指出,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这将进一步壮大我国走出去的微观主体,释放对外投资合作潜力。积极、有序、安全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到海外整合和延伸产业链,提高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的能力,推进从吸收外资大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大国。加强规划引导,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国际化经营,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完善走出去服务支持体系,强化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保障。
四要统筹多双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决定》指出,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核心目标是改革开放、制度创新。自贸区设在上海,意义却远远超出了上海本身,为中国经济的转型提供了新的突破口。除了国际贸易能级的提升,中国金融体系加快开放、与国际接轨,将会在新形势下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点内容和举措与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通过新的国际贸易规则,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为完善新时期对外经贸关系布局明确了重点。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必然带来金融需求,推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升级。自贸区涉及金融的试点将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以及金融业对外开放和产品创新,以及离岸金融业务。当前试点建议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在条件具备时,适时在试验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多样化,鼓励民间银行的设立,吸引外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入驻,放松金融管制,都将为更大范围的国内金融改革树立借鉴。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