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一个多月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上行东北、下行广东、给民营企业家回信、在中央政治局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点题、再到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直接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撑腰壮胆增强信心。为此我们更须:
在理论上澄清在思想上解放坚定发展民企信心不动摇;
在制度上保障在政策上落细坚决消除机制困扰不懈怠;
在近一个多月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上行东北、下行广东、给民营企业家回信、在中央政治局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点题、再到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直接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撑腰壮胆增强信心,充分强调了民营经济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一次鲜明、集中地彰示党中央积极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彻底消除了一个时期以来笼罩在民营企业家头上的思想阴霾,也有力回应了某些舆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种种猜忌和非议,给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赋予了发展的正能量。
在理论上澄清在思想上解放坚定发展民企信心不动摇
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形态、定位和作用,必须放在历史的进程、现实的需要、发展的趋势中加以认识和把握,这既是一个实践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理论创新过程。
从历史的进程看,我国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随后,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兴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在上世纪80年代增量改革,90年代所有制改革,本世纪头十年走出国门,到如今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始终与国有企业一道同向而行,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广大民营企业也是通过艰苦奋斗、锲而不舍、不断创新,为国民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夯实了自己的地位,赢得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说,中国发展能够创造今天的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从现实的需要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的方向。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孕育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经济最贴近市场、最贴近消费者、最贴近就业者,始终释放着巨大的市场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已为40年改革开放实践所证明,在今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民营经济依然是重要主体,依然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发展的趋势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未来我们还要实现人类美好社会理想。仅从所有制发展形态来说,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未来社会所有制形态时,认为未来社会将是以公有制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从根本的长远的意义上指出了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必然性,但同时明确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也就是说,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一切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必须有一个前提,这就是生产力必须是高度发达的、充分发展的,其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就此观之,今天无论是国有经济形态,还是民营经济形态,在所有制关系、企业管理方式、劳动分配状况和权属法律形态上,还都是契合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都是现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合的表现,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两种形态,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和实现形式,一定是以未来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实践活动结果为依据的。
针对一段时间来社会上出现的关于动摇民营经济发展的种种是非言论,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正本清源,更要在理论上加以澄清、梳理和提升。当前,理论界亟待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比如,仅仅从概念上,现在就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国有”和“民营”、“股份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多重交叉表述,不仅经常在统计方法上造成困扰,也对所有制的本质认识、经济关系的准确分析、竞争规则的统一衡量带来分歧。进一步看,对于公有制经济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的嬗变,再到探索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从私营经济放开搞活,到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组成部分,再到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变迁,也都需要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思考,基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认真考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与布局。
从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到后来党代会提出“两个毫不动摇”直至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世势变化已经为我们从更宽的视角来审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党的执政基础打开了新的思想空间。最近有学者提出“明确多种所有制不是某个阶段上的权宜之计,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与社会主义社会共始终”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在制度上保障在政策上落细坚决消除机制困扰不懈怠
今年以来,不少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总书记在座谈会讲话中借用一些民营企业家的说法将这些集中概括为“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三座大山”,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分析,有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稳中有变的新态势,有国内经济结构进入转型攻关期的新挑战,也有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自身不适应等等原因,但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归结起来还是体制机制的困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仍然要毫不懈怠地消除体制机制的弊端,在制度上保障民营企业家权益,在政策执行上春风化雨落实落细。
首先,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如何确立,一直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主题。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这个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改革,民营企业的市场环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近期世行在《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指出,中国在过去一年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纪录,全球排名从上期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这是好的证明。但也有不少地方政府窠于习惯性思维、囿于属地利益,还是过多以行政干预市场、以权力介入竞争,设置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没有把构建亲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让不少民营企业对政商环境不能抱有稳定预期。
其次,处理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过去相当一个时期,理论和实践部门多有“国退民进”“国进民退”的争议。近些年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部署,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总体来看,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有腾展的空间。在经济上行期,两者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在经济处于下行态势,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享受政府扶持优惠政策等方面就有了亲疏,这是与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越是经济困难,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越要相互扶持、相互补充,要保持“竞争中性”“所有制中性”,而不能相互排斥、以势凌弱。
第三,处理好政策制定与统筹协调的关系。今年以来,为应对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新态势,促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政策,政策取向是好的,但从前三个季度看,有些政策制定预见性不够、统筹协调性不够,既有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施力递减,也有政策缺乏差异性效力相互抵消,还有政策政出多门、搞“一刀切”、不一个标准、不一视同仁,让不少民营企业茫然失措,缺乏获得感。因此,要增强宏观政策协同性、整体性和预见性,不能头疼医头、简单从事。
第四,处理好政府监管与工作落实的关系。加大市场执法监管、推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推动必要的巡视督查、开展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规范民企治理结构激发正能量是十分必要的,但也要实事求是、因企制宜,既要对民营企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也要为民企发展提供适度宽松的发展环境,严格遵规守纪,提高履职能力,不以督查代替企业自治管理,不以推进工作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的确是现实的,甚至相当严峻,有前面所述的各种外在原因,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外因最终是由内因起作用的。
总书记在讲话中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遇到发展困难的自身原因。比如,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
在讲话中,总书记用了两个“三个没有变”清晰昭示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一个是大的经济环境与我有利,即“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民营企业应当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充分信心;一个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大政方针一以贯之,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民营企业应当保持发展初心,在规范中发展在创新中突破。
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对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一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家要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正气、走正道,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二是要继续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要适应新时代,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聚精会神办企业,心无旁骛干事业,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三是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民营企业要顺应大势,主动作为,坚守法治原则、竞争原则和诚信原则,抓住转型升级机遇,与国有企业一道相向而行、共同进步,合力开创各类所有制经济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