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风波”、“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去年,这些关键词都与温州这一民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相关联,温州也成为民间借贷风险集中爆发的地方。为了从根本上引导民间资本阳光化、规范化,温州制定了多项金融改革举措。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提出12项待解任务,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方案: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解读:在去年银根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呼吁赋予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也提议让民间融资阳光化。本次国务院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首要任务就是规范民间融资。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对记者分析称,“尽管这只是为民间金融走向阳光化的一个试验,但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这有利于目前规模比较庞大的民间金融走向正规化及法制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民间融资缺少一些框架性的约定,用一个改革试验的办法将其纳入正规渠道,有助于化解民间资本的金融风险”。
他还指出,保守估计目前温州民间资本有8000亿元,现在对民间资本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与约束,因此存在包括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想办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为庞大的民间资本寻找一个出口。在民间资本案件不断爆发的背景下,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将成为一个契机,这次改革能否开启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体系的大门,这非常值得期待。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看好温州金融试验区各项制度的前景,预计接下来国务院将会出台一系列针对温州金融试验区改革的细则;在未来两三年内,该模式还将在全国多地区推广。
方案: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解读:为破解农村金融空白、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近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动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但在经历了短暂的“冲动”之后,资金来源匮乏、渠道狭窄等瓶颈正制约着新型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根据银监会此前制定的工作计划,2009年至2011年间,全国要设立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共计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但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仅786家,与原定目标相距甚远。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努力建立以正规金融为主导、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降低门槛,放宽市场准入,增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积极性和投资热情。对于那些适应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民间金融形式,通过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民间融资的规范化、阳光化,将为中小企业卸下融资的包袱,这不仅有利于小型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而且是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从具体发展模式上可考虑采取美国社区银行的方式,使新型中小金融机构从服务对象上专注于中小企业,从区域上集中于所在地区。
宗良同时表示,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监管措施,防范高利贷和民间借贷风险。如果小型金融机构经营不规范,民间借贷不合理发展将导致高利贷滋生,此举将大幅提高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并积累风险。
允许民资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
方案: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解读:去年11月,温州市出台了加快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1+8”政策,提出了打造“全国民间资本之都”的构想,其中包括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举措。此后,温州瓯海、乐清、瑞安、鹿城等地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相关试点工作。近日,温州首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注册,展开试点营业。对此,业界评论认为,这不仅是温州实施地方金融体制创新改革方案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标志着将地方民间资本引向规范化、阳光化改革取得了突破。
此次政府提出允许民资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应该是对温州本次金融创新改革的一种肯定。其主要功能是将股东及股东关联人的自有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将部分民间地下资金引上地面,有利于抑制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对规范和加强民间资金有序流动和有效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启动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
方案: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解读:3.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让我国稳居全球第一。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为了分散外汇储备风险、平衡贸易顺差,我国正在积极向外投资,鼓励民间投资海外也是我国向海外投资的一种方式。
作为全国民间资本最为活跃的地区,温州个人、企业的境外投资热情极高。但境内个人投资境外企业,合法的途径只有通过QDII,审批手续较为繁琐,不利于投资者把握商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认为,开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意图是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在他看来,即便启动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其规模也不会太大,从之前案例来看,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在境外直投时也面临着种种障碍和风险,个人投资者所面临的难题肯定更多。
去年初,温州市曾高调公布《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最后却因“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提出异议”而暂缓实施。沉寂了一年多之后,温州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再次出炉,“人民币资本项目对外开放有望破冰”。孙杰认为,允许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符合国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意图,资本项目的开放通常遵循着先直接投资、后证券市场投资;先放开资本流出、后放开资本流入的规律。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曾指出,要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放宽境内居民境外投资限制。
设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
方案: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解读:众所周知,温州地区是小工厂、小作坊的密集区,但这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抵押物少等问题很难获得融资。“小微企业贷款缺少传统的抵押担保,也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信用记录等,所以想解决这类企业的贷款难题,就是要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这类专营机构有别于传统的银行信贷部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认为。
何谓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杜晓山详细解释道,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产品、激励机制、放贷流程,同时还要有懂技术的高管、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小企业的人员,还需要设定专门的战略目标。由于这类小企业不能按照传统的放贷评估机制进行评估,所以必须要对客户家庭和本人的软信息、硬信息进行考核,一方面客户本身要有“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意愿;另一方面客户的现金流是否充足,这也需要大力发展金融租赁市场,有时候小企业缺乏的可能仅仅是设备器械。
发展金融租赁业务
方案: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解读:在日前召开的2012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指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必须落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加大对当地“三农”发展的金融支持。具体工作中要把强化“三农”市场定位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努力做到“四个牢固坚持”,坚决不能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办成农村资金的“抽水机”。
杜晓山认为,所谓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应该主要是发展金融租赁业务,加大小微企业金融债发行力度,同时让信贷和保险机构合作,通过保险来保证小企业信贷及时归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不意味着对民间融资合法性的肯定,而是对温州乃至全国的小微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开展非上市公司产权交易
方案: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解读:去年以来,全国各地要求发展地方资本市场的呼声渐高。企业融资虽然是市场行为,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离不开地方政府这只“有形之手”。
多个案例已证明,借力资本市场,多渠道、多形式融资,不仅能使企业获得较充裕的发展资金,规模加速膨胀,而且也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本身及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能够提供持续动力。以文化行业为例,上海文交所总经理张天表示,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个能与各类资本有效对接的渠道和平台,上海在文化对接资本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正是依托在资本和文化两大市场上的资源优势,国内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在上海成立以来,吸引越来越多文化要素到沪流转交易,推动了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
分析人士指出,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不仅有着最为直接的意义,同时也顺应了国家一直所提倡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路。
发展小微企业金融债券
方案: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解读:去年10月底,银监会发布“银十条”的补充通知,其中着重支持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从此小微企业金融债快速获批、破冰、发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拟发或已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总计近2800亿元。日前, 光大银行(601818)又获准发行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小微企业金融债券,2012年该行小微金融贷款投放比重占全行新增贷款比重将超过50%。
推出更多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可以说是最方便快捷、安全的办法。“小微企业需要的融资规模并不高,所以一家银行业机构发行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金融债,可能把符合条件、有过合作项目并且需要融资的小微企业放进一个资金池中,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杜晓山认为。同时,他也提出了几点希冀,目前财政部代理发行国债、地方债,如果财政部也能发行一些小微企业金融债,会否更具指导意义。
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
方案: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解读:小微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融资难,由于实力薄弱、质押资产有限等导致中小企业还贷风险加大,这也是此类企业贷款难题迟迟难以解决的主要因素。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指出,商业保险除了不断加强对城乡居民补充养老、补充医疗等保障体系建设,也开始深入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保障领域。目前,有部分地区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贷款试点,开展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政府与银行、保险公司合作的新模式,由多方共同防范和承担放贷风险,并且不再需要小微企业抵押资产,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其中,小微企业履约保证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的方式保证中小企业的履行及保障银行实现债权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设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机制、设立业务暂停机制,防止系统性大规模风险发生,建立政府专项风险补偿资金。目前,此类专属小微企业的贷款模式已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多地试行,有望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广。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监管
方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解读:小微企业在民间借贷时,往往凭借的是个人信誉,而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往往缺乏。一旦小微企业经营环境遭遇“寒流”,对于民间借贷双方将是致命打击。
事实上,信用体系是一个链条,涉及到政府、企业和个人。早在去年10月国务院就部署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纳为诚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个人与企业信用如何被监督?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钟祥财曾建议,组建对民间借贷的行业管理组织,承担监督、评价、中介、仲裁等多个职能,对民间借贷进行管理。
加强监测预警
方案: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解读:我国第一轮以大银行为代表的大型金融机构改革成功后,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地方的小型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上。近年来,温州成为多项金融改革的试点,其中小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各类金融组织和产品创新活动、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垂直管理、分业监管为主的金融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往往出现一些监管交叉或监管真空的领域。
过去一些政策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缺乏顶层和系统设计,李长安分析指出,目前各地大量存在的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其经营实质上就是金融业务,但高度集中的监管体制往往对其疏于监管,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完善。特别是对于温州而言,其庞大的民间资本加大了其金融风险防范的难度,频频出现民企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只是区域性风险的一个缩影,这就迫切需要加强一些监测预警,建立系统的体制,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疏导。
创新金融监管体制
方案: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解读:从去年开始,从鄂尔多斯、河南、江苏、浙江到广东,均出现了高利贷崩溃、担保公司链条断裂的信息。此番民间金融链条崩溃蔓延面积广泛,几乎遍及半个中国,而温州也处于民间资本崩盘这股飓风的重灾区。加强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职责的任务迫在眉睫。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地方政府对民间金融机构缺乏作为,如果对于优秀的民间金融机构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民间融资活动,可以避免地方金融风险的蔓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既是当前的紧迫问题,也是关系金融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要把加强金融监管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避免财政金融风险相互传递。
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应创新金融监管体制,建立分层次的依法监管体系,要建立地方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探索中央监管机构只监管大的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放给地方的监管模式。
2011年温州涉高利贷“跑路”老板一览
2011年4月初 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传因赌博欠下巨额赌资
2011年4月 温州波特曼咖啡老板严勤为出逃,因公司经营不善向民间借入高息资金,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2011年4月 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出逃,因资金链出现困境、企业互保出现问题
2011年6月初 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股东之一范某出逃,传因涉及千万元民间借贷
2011年6月中旬 浙江天石电子公司老板叶建乐出逃,传因欠下7000万元巨额债务无法偿还
2011年7月 恒茂鞋业老板虞正林出逃,原因和所涉资金不详
2011年7月底 巨邦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和霞出逃,传其参股一家担保公司出现问题,涉及资金约1亿元
2011年8月24日 锦潮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列竣出逃,传其参与经营的担保公司出了问题
2011年8月29日 耐当劳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志雄出逃,传因欠下巨额债务
2011年8月31日 部落之神鞋业公司董事长吴伟华出逃,原因和所涉资金不详
2011年9月1日 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出逃,原因和所涉资金不详
2011年9月9日 百乐家电董事长郑珠菊携款潜逃被警方追捕归案,共欠债权人现金借款、银行承兑汇票等高达2.8亿元
2011年9月10-12日 新耐宝鞋业老板跑路,原因和所涉资金不详
2011年9月10-12日 唐风制鞋董事长黄伯鹤跑路,原因和所涉资金不详
2011年9月10-12日 星际鞋业老板跑路,原因和所涉资金不详
2011年9月10-12日 欧霸标准件有限公司老板跑路,原因和所涉资金不详
2011年9月13日 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负责人出逃,价值上千万的精密加工设备全部不翼而飞
2011年9月15日 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失踪,欠银行贷款2亿多元,民间借贷8000万元,承兑汇票5000万元
2011年9月19日 福燕兄弟实业有限公司老板跑路,传其欠了上亿元高利贷,资金链断裂后房产被银行转卖
2011年9月21日 东特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老板姜国元跑路,原因和所涉资金不详
2011年9月21日 温州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出逃,欠款8亿元,但传其实际欠款20多亿元
2011年9月22日 龙湾蓝天大药房老总跑路,涉案资金8000万元
2011年9月24日 正德鞋业有限公司大门围着上百人,有员工,也有供应商,欠钱的老板已不知所踪
2011年9月25日 温州综艺鞋业老板跑路,原因和所涉资金不详
2011年9月25日 温州龙湾泰尔铜业老板跑路,原因和所涉资金不详
数据来源:综合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