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风险和汇率贬值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所倚重的工具正在由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要“更加积极有效”。从预算增速和赤字率等指标来看,一般公共预算内财政政策在“量”上基本符合预期;亮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预算外准财政的加码;二是财税政策更加追求质量。
减收增支是财政政策发挥逆周期调控的应有之意。与2016年执行数相比,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30亿元,同比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9万亿元,同比增加6.5%。2015年以来,财政支出增速持续高于财政收入增速,面临较大的财政收支压力;不过,这一缺口正在相对收窄。
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额为23800亿元,比2016年高出2000亿元。预算草案中报告的预算赤字率为3%,与上年度持平;我们的测算显示,预算收支差额相对于3%预算赤字率而言是留有空间的。如果经济增速符合预期,即便实际执行中超出预算,赤字率也不会突破3%红线。财政赤字预留空间约为530-760亿元。中央赤字与地方赤字仍按照上年65:35的比例进行划分。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比去年多出8622亿元,增速高达18.4%,多出的部分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将发行8000亿元专项债。
2017年财政政策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测算显示:与不减税降费的基准情形静态比较,2017年企业减负总规模约为1.06万亿元。
其一,2016年“营改增”全年降税规模为5736亿元。2017年在此基础上将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
其二,实施结构性减税计划,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减税。一是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75%。
其三,全年再减少涉企收费2000亿元。如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汇总公布中央和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进一步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适当减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
我们预计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在18万亿元以上。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除了上述预算内资金外,还包括城投债、专项建设基金、银行信贷、PPP社会资本等其他来源。
2016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为2.5万亿。受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趋严的影响,预计2017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与2016年相当。2015年9月,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向邮政储蓄发债筹集资金设立了“专项建设基金”,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债券由财政贴息90%,因而可以看作是准财政的一部分。截至2016年底,前六批专项建设基金共投放1.8万亿元。第七批专项建设基金已于今年投放,规模超过2000亿元。另外,部分省份正在考虑参考中央模式设立地方专项建设基金,总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基建投资。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银行信贷大幅超预期,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分别达7000亿和1.52万亿,同比分别多增3500亿和4600亿。这些资金中的一部分也将流向基建投资。
PPP是2015年之后力推的投融资模式,截至2016年底已经签约落地了1351个项目,总投资达2.2万亿元。PPP资金来源除了包含部分预算内资金、地方债、专项建设基金、银行贷款之外,还包括一定的民间社会资金。预计今年PPP落地规模或达1.8万亿元以上。
财税体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重头戏。今年两会上也提出要切实做好“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重点改革事项之一是继续完善“营改增”,增值税税率今年将由目前的17%、13%、11%和6%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
降低间接税比例、提高直接税比例是深化财税改革既定的方向。目前,房地产税法已经被列入本届人大五年立法规划,但2017年尚无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安排。这意味着房地产税至少不会在2017年年底之前推开。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总的思路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将部分收入项目实行按年汇总纳税,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并设计专项开支扣除项目,如计生、“二孩”家庭教育支出等;对财产转让等项目继续实行分类征收。个税改革进展将采取“方案总体设计和实施分步到位”的立法惯例,不会打突击战。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