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做好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扎根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实践,基于新时代发展需求和经济社会关切,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破解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
世界金融史揭示了一个规律,经济强国必然是金融强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金融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制度,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提高制度效率。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的金融发展仍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新阶段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特别是表现在金融不能有效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不能充分实现企业和居民对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需求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本质是通过改革实现金融制度优化和服务效率提升。可以说,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推动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是解决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第一,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要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处理好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吸取一些西方国家经济“脱实向虚”的教训,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第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
第三,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第五,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完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加快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以满足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改进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
第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要加快补齐县域、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短板,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
(作者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