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国家财政部公布了一季度的税收收入情况,2012年1~3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25857.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18.96亿元,增长10.3%。10.3%的总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2.1个百分点,创下近3年来的同期最低水平。在今年轰轰烈烈推行结构性减税的背景下,税收增速大幅回落是否会使得减税力度减弱,无疑是一件引人关注的事件。
一季度的税收增速之所以大幅回落,结构性减税只是一小部分因素,主要原因还在于经济减速所致。从我国税收占比最大的四大税种来看,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增速均大幅回落。其中比重最大的国内增值税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7.8个百分点,增值税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营业税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8.7个百分点,主因在于商品房成交量低迷,导致相关的营业税收入锐减。企业所得税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17.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工业企业的利润出现负增长。与上述三大税种相比,消费税的增速回落相对较小,一季度保持了15.1%的较快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6.4个百分点,显示出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消费仍是不多的亮点之一。
除了上述最主要的四大税收增幅回落外,今年一季度还有三类税收收入出现了同比下降,分别为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契税。个人所得税收入下降是因为去年的个税起征点改革,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是因为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契税下降则在于土地和房产交易量的萎缩。不过上述三项税收在全国税收总收入中占比不大,对总税收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
由于我国以往各年的税收保持高速增长,使得税收总基数不断扩大,今年即使税收增速有所回落,但绝对量依然很大,所以,一季度的税收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国家的财政实力出现萎缩。一旦将来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国家财政收入还会迅速反弹。2009年,我国税收在前三个季度都呈现负增长,但是随着经济回暖,2010和2011年的税收增速都高达20%以上。
按照今年的财政预算,今年预计实现全国财政收入11.36万亿元,增长9.5%,今年一季度的税收总收入虽然增速放缓,只有10.3%的增长,但绝对值还是高达2.59万亿元。在税收收入有所回落的同时,非税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的非税收入达到41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3%,显示出地方政府在收入下降的压力下开始加大正规税收之外的行政性收费力度,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加上非税收入之后,今年一季度的全国财政收入依然高达将近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虽然同比增速明显回落,但和全年9.5%的预算目标相比,依然是一个很好的增长。
以一季度财政收入看,预计全年财政收入仍将高达12万亿元左右,这样的水平不仅可以实现年初制定的财政预算指标,甚至还会如往年一样,在年底实现大规模财政超收。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实际财政收入通常大大超过年初的财政预算水平,导致财政超收规模不断扩大,2000到2005年,我国财政超收收入规模合计为10006亿元,2006年为3920亿元,2007年为7239亿元,2008和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略有下降,但也实现了每年2000多亿元的超收规模。最近几年财政超收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10年为9172亿元,2011年的超收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了1.4万亿元之巨。如果今年的税收依然保持以往的增速,今年的财政超收规模又将创下天文数字。所以,今年一季度的税收增速放缓,将有助于缓解财政超收的规模,财政超收的规模越大,对于经济转型的压力就越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国家税收收入增速放缓并非坏事,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一件好事。长期以来,我国税收一直保持高速增长,除了2009年的税收增速低于10%,其余大多数年份均保持20%以上甚至30%的高速增长,即使扣除物价指数之后,税收增长幅度依然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速。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虽然意味着国力强大,但增速过快则容易形成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其独特意义,但在正常时期很容易使得经济发展极度失衡。不仅如此,政府财政收入过快,同时就意味着居民和企业收入受到挤占,居民收入增速放慢,不利于经济从投资型向消费型转型。对企业而言,在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企业利润空间已经很微薄,更需要政府的减税让利,尤其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将大大减轻企业转型的成本压力。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从高达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速回落到百分之十几,可算是向常态回归,尤其在经济增长目标下调的背景下,税收收入也有必要随之下调。
税收收入增速的暂时回落,并不会对我国的财政能力造成太大影响,因此,结构性减税不应以此为借口而有所放缓。即使财政收入有所回落,我国仍有足够的实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推行结构性减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在2009至2011年连续实施了3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如果以财政赤字率来看,这三年的财政政策并不算太积极,2009年的赤字率为近年最高,但也只有2.3%,距离3%的安全线还有一定距离,2010和2011年的实际赤字率分别只有1.7%和1%,均低于年初目标。今年的财政预算目标是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为1.5%左右,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财政政策虽然同样定位于“积极”,但却是最有可能实现预定赤字目标的一年。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8.9%放缓至8.1%,大大低于市场普遍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在悄然放松,货币政策的表现最为明显,3月份的新增信贷规模大幅提高到1万亿元,央行有关负责人也开始公开表示要增加流动性供应,相比之下,财政政策的表现较为隐秘,但其实也已经开始有所放松。
结构性减税仍将是今年财政政策的重点,按照有关方面的计划,今年的结构性减税主要包括减轻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落实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税率结构;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征税试点范围;实施较低进口暂定税率等。
从近期政策来看,税收增速的回落似乎暂时还没有影响到减税力度,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仍将是减税的重点扶持对象。4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重点提到落实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到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从长远来看,减税也并不意味着财政减收,从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看,减税最终将增加企业盈利和个人收入,进而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反而会提高财政收入。
除了结构性减税外,通过财政支出刺激经济的力度也会超出预期。从今年一季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来看,虽然财政收入增速大幅放缓,但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财政支出却大幅增长,一季度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3.6%,并没有受到收入放缓的影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基建项目的投资规模开始明显回升,从支出项目来看,一季度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73亿元,增长33.2%;其次为教育支出3494亿元,增长34.7%;第三大支出为农林水事务支出2126亿元,增长38%;第四大支出为交通运输支出154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倍。与统计数据形成印证的是,去年一度大面积停工的高铁项目,今年随着资金到位,全国各地的高铁项目已经开始陆续复工。
今年4月初,温家宝总理表示,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确保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尽快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这可能预示着以“铁公基”为代表的投资项目又有卷土重来之势,虽然无法和2009年的刺激力度相提并论,但预计也会形成一波小规模投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