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
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方向,现在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产业革命很难预测,但国际产业变革已经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服务化趋势。国际上大型设备制造商正在向提供最终解决方案和相关服务转型,生产性服务正在成为制造业价值链增值的主体,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在加快。二是高端化趋势。制造业向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网络、供应链管理等高价值环节集中,人力资本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三是智能化趋势。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向多样化分散化生产方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将成为可能。四是网络化趋势。跨国公司利用国际生产网络,把不同的价值链环节配置到成本相对最低的区位,并对国际生产网络进行系统整合,实现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五是绿色化趋势。以绿色制造、低碳技术、循环经济为途径,形成生态产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实现最佳生产和最少废弃。
新一轮产业变革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调整产业间比例关系,而是提升产业价值链,调整不同价值链区段的比例关系,要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价值链中高端,从成本竞争转向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竞争,从依靠资源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谓是“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前有围堵”,指的是随着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与发达国家形成竞争关系,而占据优势地位的发达国家正在通过架构新的贸易规则对我国进行制约。“后有追兵”,指的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加快上升,面临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新兴经济体追赶竞争,对我国已有的市场形成替代效应。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核心是要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根本途径是提升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此,要通过放松管制、激活市场等制度创新,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倒逼市场主体强化创新驱动,改变供给低效和刚性,提高供给效率和弹性。中国企业对自己要有信心,应该认识到我们已经积累了规模巨大的科技人力资源,出现了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体系,在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方面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更好的条件。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企业研发能力仍较薄弱,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为此,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要推进产业兼并重组,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二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没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合作建研发平台,促进制造业从加工组装向以研发为基础的制造转型。三是推进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四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能力,把科技创新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五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制造业提升价值链。六是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研发团队和市场网络。七是构建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力度,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八是充分调动企业家创新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创新型企业。九是强化创新驱动的教育和人才基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十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通过改革构建创新生态,建立有利于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