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困病毒伤农户,想复产有梗阻: “一刀切”防疫拦住脱贫攻坚?

  困病毒却伤及农户

  防疫期间各地闭市封村,有效困住病毒的同时也可能误伤农户。一些地区过度防疫后遗症明显。

  ——种植养殖大户受重挫,产业丰产不丰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养殖大户老崔养殖大雁达1万多只,受疫情影响,屠宰、销售都已停止。“很多出栏却卖不出去,每天饲料成本就得3000元。”老崔说,自己为此赔了不少钱。据了解,老崔2018年为贫困户垫付饲料款等共124万元,带动5个乡镇120户贫困户增收。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奶牛养殖大户老马说,合作社养了500多头奶牛,是县里最大的养殖场。防疫期间最大问题是“丰产不丰收”,省内很多巴氏奶、酸奶厂停产或半停产,牛奶销售没了市场。

  ——特色农产品滞销,“菜篮子”稳价难。刚刚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湖南省泸西县扶贫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前正是蔬菜水果上市的季节,但因防疫封锁交通,县里支柱性的椪柑产业上千万斤滞销,果品单价由年前的0.8元/斤降至0.3元/斤,果农损失惨重。

  同样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年前猪肉每斤二十七八元,防疫期间每斤三十四五元了。”贵州黔西县一养殖户老吴说。

  ——乡村旅游遇冷,扶贫车间停工。受疫情冲击,黑龙江省饶河县某旅游网红村今年春节旅游遭遇“最冷寒冬”。驻村第一书记说,往年春节,村里能接待游客1万人左右,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个人都没有。去年春节,该村开农家乐的村民小杨家几乎天天客满,今年只能打烊“猫冬”。

  半月谈记者走入西部某县一处易地扶贫搬迁点,看到一家加工鞋子的扶贫车间处于停工状态。“缺工人,而且订单运不出省。”车间负责人想起积压的贷款,轻轻叹了口气。

  采访中,陕西留坝县一扶贫干部反映,受疫情影响,全县10个扶贫企业开工4个,75个种植专业合作社仅开工10个,开工率相较去年同期严重不足。

  各自为政难消微梗阻,影响脱贫需改“一刀切”

  基层干部反映,疫情暴发后,一省内各区县、乡镇之间以及省际之间,防控措施的幅度与尺度往往都不一样,更有一些“土办法”过于简单粗暴,影响复产复工。同时,防疫压力下,问责过于严苛,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未能有效落实,导致一些地方农民工“出不了村”,农用物资“下不了地”,生产资料“进不了厂”,使得“因疫返贫致贫”风险上升。

  各自为政微梗阻,农用物资难下地。贵州某村今年扶贫计划栽种700亩花卉,但受疫情影响,交通不畅,苗木一时间难从省外调运进村。“县领导也帮忙对接,但省外的关卡就爱莫能助了。”花卉基地负责人老韦说,贵州取消了省内、省际卡点,但别的省份没取消。26万多元的苗木都挖出摊在地里,可不少地方“只出不进”的规定还没改,运苗车根本进不去,苗木再晒几天就全完了。

  心想返岗难出村,扶贫实招难为继。黔西县一村支书杨帆说,当前多重因素致农民工“出不了村”,没有单位接收函出不了村的大有人在。

  以湖南省花垣县为例,全县7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只是不少地方片面认为湖南与湖北毗邻,对湖南籍人员戒心过重,导致该县部分农民工刚到务工目的地就被劝返。

  检测费用成负担,复工未必真复产。贵阳市某区一工作人员说,省里要求对复工人员一律进行核酸和CT检测,但有的政府只对重点企业给予费用支持:“其余企业需要自己承担,1名员工检测费1000多元,无形中增加企业负担,影响企业复工积极性。”

  知情人士透露,“真复工假复产”现象也在一些地方存在。一个地区复工率达70%或80%,实际复工可能不到30%,差距来自逼出来的独特“算法”——只要企业办公室有值班人员,或企业有用电数据,无论是否生产都算复工

  因地施策,讲求差异化防控

  受访基层党员干部、企业人员表示,要下活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就要进一步将分区分级差异防控落实落细。针对脱贫攻坚主战场,差异化措施应更突出办法灵活、保障有力,充分从当地具体情况出发,高度重视短期政策可能产生的远期不良影响。

  贵州大学教授翁泽仁等专家表示,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为指导,地方应树立正确政绩观,尤其是贫困地区更应意识到,不误脱贫、不误民生的政策才是真作为,不能为了简单追求防疫“起效快”而大搞简单粗暴防堵,影响企业复产复工,农民工返岗务工,应鼓励地方多考虑“一县一策”“一企一策”的具体应对之道。

  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大扶贫产业、扶贫车间等制度化安排的扶持力度,多措并举防止“因疫致贫返贫”。黑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曲文勇说,当前,应理性评估疫情对贫困地区及新近“摘帽”地区造成的不同影响,及时排查“因疫致贫返贫”情况,并结合基层实际给予更多实在支持,尤其是要稳住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渠道。可进一步优化东西扶贫协作、“点对点”专车专列等措施,从分批有序错峰出行的合理安排出发,帮助贫困地区恢复就业、加快返岗。

  中小微企业对吸纳贫困户就业、稳住扶贫成效作用巨大,要避免其被“一刀切”管死。业内人士建议,从其最迫切的需要出发,在资金、审批等企业意见相对较大的领域打通部门壁垒、开出实惠“猛药”,具体执行中与精细化的“滴灌”式落实方案相结合。如此多方合力,则有可能让产业扶贫这一助推器重焕活力。(半月谈记者:骆飞 、吕雪莉、骆晓飞 、席敏 、张斌 、王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复产  复产词条  梗阻  梗阻词条  一刀切  一刀切词条  脱贫  脱贫词条  攻坚  攻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