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2016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看到,作为一个时期内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依然繁重艰巨。我们要紧紧围绕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布置的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四项重点工作,按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以持续有效改善经济结构性失衡状况为目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现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2017年要继续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总结一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经验,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2016年,宝钢、武钢重组成立了宝武集团,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扭转了产业集中度连年下降的趋势,但行业集中度依然较低,仍处于近十年来的低位水平。虽然钢铁去产能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6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但是产能过剩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行业恶性竞争依然激烈。2016年是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元年,煤炭去产能超过2.9亿吨,去产能效果明显,但压力仍然巨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指出,自2016年起,3年至5年内,煤炭行业将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
去产能过程中,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
去库存方面,主要是解决房地产市场库存,重点是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要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原则,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解决房地产市场库存,还是要提高三、四线城市的吸引力,要在提高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要能吸引住人,留得住人,既能就业,又很宜居,这才是真正解决房地产库存的必由之路。
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去杠杆,首先要弄清楚高杠杆率的成因,对症下药。当前来看,我国居民杠杆率不高,关键是实体企业高杠杆率实乃囿于经济大环境的复杂严峻之形势不得已之举。因此,一方面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另一方面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改革要继续深化,提升企业直接融资的能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为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亟须加强制度约束,规范政府举债行为。
降成本方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削减停征乃至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涉企经营性收费、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等四个方面的降成本举措。
补短板方面,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极端重要。保障粮食安全,还是需要自力更生,以我为主。当前,农业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对稳定全局至关重要。目下存在的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对此,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给出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的办法多措并举推进“三农”工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绿色化、农民新型化。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与此同时,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同市场上任何商品一样,农产品同样面临着消费者的选择,如果消费者不买账,农民就无法增收。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可持续生产保驾护航。
要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上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期满后,将符合条件的退耕还生态林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同时,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出现失衡局面。尽管我国供给体系产能十分强大,但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供给体系未能及时跟进,结果是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中国的巨大产能是和投资及出口主导的需求结构相匹配的。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以及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国内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传统的温饱型低端性向舒适型高端性转变,对产品的质量有了更大的要求。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海外消费约1.2万亿元,刷新2014年1万亿元的纪录。虽然导致海外巨量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同类商品国内外价格存在较大差异,但同类商品品质的不同仍然也是吸引大量消费者海外购物的原因。
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调整供给方向,优化供给结构,满足国内高端需求已成为中国经济调结构的重点。因此,在去产能的同时,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结构逐渐适应国内需求新变化。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一是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造新产品与提升产品双管齐下。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石,是资本尤其是社会资本自由流动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法治环境是重要的制度环境,法治运行状态成为构成企业交易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环境良好,企业交易成本降低,往往会抵消其他方面成本如人力成本的增加,这也是为什么资本往往流向资本并不稀缺的发达地区,尽管落后地区资本收益率相比富庶发达地区更高,但由于制度成本尤其是法治环境落后导致的交易成本过高,却不能对资本有更强的吸引力。而良好的法治环境,较低的交易成本,会更易于引进外资流入,也就能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形成优势互补、有序运转的良好产业生态。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民生建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额巨大,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的份额也相当高,近10年来一直维持在20%以上,近5年达到1/4强,考虑与其相关度较高的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这种占比更高。可以预期的是,十三五期间,房地产市场投资仍将是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但毋庸讳言,高杠杆、高库存已经成为制约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3月2日,新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银行贷款大概1/4投向了房地产,2016年新增贷款中有45%是房地产贷款。《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显示,2016年上半年,有13.06%的银行理财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规模占比从2015年的第三升至第二,共计有2.09万亿元,比2015年新增5500亿元。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资源合理流动,对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已是刻不容缓。
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建立城镇建设用地总量及增减与人口总量及增减挂钩的供求机制。与此同时,建立城镇土地价值第三方评估制度,完善土地拍卖的配套制度,细化和硬化拍卖双方的资金自有、后续开发等条件,形成市场价自动向评估价收敛的定价机制,有效约束土地价值泡沫成分。
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房价上涨因素很多,从供给需求方面看,地价的不断攀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近期德国三位学者运用14个发达国家1870年以来的数据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二战以来全球房价的大幅飙升,其80%可以由土地价格的上涨来解释。因此,合理增加土地供应,依靠市场化措施而非简单的行政性手段缓解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应成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工具。当然,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也是缓解特大城市住房供应紧张的有效措施。
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租赁关系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在房地产市场,开发、销售、中介属于供给侧一方,推进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涉及到开发、销售、中介的进一步规范化。一般来说,在交易过程中,商品的供给方所掌握的信息要比商品的需求方有优势,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又称为“柠檬市场”。由于“柠檬市场”的存在,在极端情况下,交易市场会止步萎缩、逐渐消失甚至根本不能出现,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十分不利于市场的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因此,通过制度建设,特别是确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