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苹果官网发布了CEO库克致中国消费者的一封信。信中称,苹果针对售后实施了四项改进措施,并保证苹果对中国的承诺和热情与其他国家并无二致。
这封姗姗来迟的信,其实透露出苹果公司的傲慢底气。近年来,许多国际品牌频陷“质量门”、“售后门”事件,却拒不认错,专家称其为“企业帝国主义”心态。德国汉堡消费者保护组织律师格赖西尔表示,不少发展中国家监管法律和制度缺失,处罚力度不足,让跨国企业少了一颗“畏惧的心”。
“傲慢苹果”在多国受罚
“这是道歉还是自我表扬?”
在因拒不执行三包规定而受到中国媒体批评之后,苹果中国公司发表一份声明,称:“我们致力于生产世界一流的产品,并为所在市场的消费者提供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
这份声明连美国媒体也看不下去。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苹果公司似乎从来不擅长忏悔。
正是这种傲慢的态度让苹果公司近来在世界多国遭到批评和处罚。意大利一家法院曾在2011年给苹果公司开了90万欧元的罚单,原因是其未正确地向意大利民众告知有关质保的法律法规。最近,法国一家法院因苹果公司强迫零售商店工人工作到很晚对其进行罚款。
欧盟负责司法事务的委员表示,欧盟各成员国当局不应当让苹果公司生活在法律之外。欧盟法律规定,所有电器和电子类产品都应有两年免费售后服务。而苹果公司则称,欧洲消费者想要两年的质保,则必须交纳额外费用。对此,西班牙消费者和用户协会向法院指控苹果公司侵犯消费者的权利。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已经向苹果公司开出了罚单。
在亚洲,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2011年向苹果公司施压,最终苹果同意韩国用户在购买iPhone手机一月内如发现瑕疵,可免费更换全新手机而非翻新机。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在2012年3月通过法律渠道迫使苹果公司就“新一代iPad无法连接当地4G网络”一案给所有消费者办理退款;苹果同意将保修期延至两年。
双重标准只因“入乡随俗”?
“苹果的傲慢只是入乡随俗”,针对中国媒体的指责,《华尔街日报》却这样做出解释。确实,中国监管制度与美欧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仍有不少缺陷,对消费者保护也很不够。
近年来,不少西方跨国公司出了质量事件后均以“产品符合中国标准”作为说辞。美国雅培曾在一款奶粉出现问题后发表声明称,“奶粉完全符合中国标准”;强生公司出现问题产品后召回不涉及中国,并称完全符合中国标准;某快餐巨头在国外炸鸡一天换一次油,但在中国却以“中国国情”为由,“4天更换一次”。
日本丰田汽车在2010年出现的“脚踏门事件”后,不得已在全球召回有问题的车辆,却对美国消费者和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声泪俱下请求美国消费者原谅,而在中国却十分冷淡。
对跨国公司实施双重标准是所谓“入乡随俗”的说法,德国汉堡一家消费者保护组织律师格赖西尔并不认同。他认为,尽管不少国家存在相关法律或制度漏洞,但跨国公司的这类行为更多出于自身的傲慢和唯利是图。
实际上,双重标准只是跨国公司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发展中国家不健全的制度和宽松的处罚措施,只是让这些跨国公司的傲慢成为常态。西方电脑公司在非洲国家实施的售后政策会附加一堆条件:如不保证本国有合格维修点,零部件缺乏,需由客户承担海外购运费用等。美国辉瑞制药2006年曾把未经测试的抗生素提供给尼日利亚卡诺州政府,导致200名患者中11人死亡,181人留下后遗症,事发后辉瑞公司竟推诿、抵赖达数年之久。
“企业帝国主义”心态遭批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普拉哈拉德和肯尼思?利伯索尔教授曾撰文提出“企业帝国主义”的概念。他们称,当西方跨国大企业争相涌入新兴市场时,都抱有一种狭隘且傲慢的心态,他们仅将发展中国家视为市场扩张目标。正是这种“企业帝国主义”心态,导致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连续做出带有歧视性的决策。
对于苹果在中国引发的怒火,德国《商报》认为,虽然中国人仍然喜欢西方品牌,相信其品质及信誉,但是中国人已经开始敢于批评,不信任也在加剧。西方跨国企业必须采取非常认真的态度,否则事态将变得难以控制。
12年前,日本东芝公司用“给美国人美金,给中国人补丁”的双重标准应对笔记本故障,惹恼了中国消费者,结果是其由连续四年的中国市场冠军滑落出市场份额前十名,同时在整个国际市场上也被迅速边缘化。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次大众汽车的迅速反应与苹果公司相比,形成了反差。大众也在“3?15”晚会上被中国媒体点名,称其汽车的变速箱有问题,该公司很快就宣布召回逾38万辆汽车。正是这样的态度让大众在中国市场保持着相当高的份额。
日本学者村田章裕3月31日对记者说: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所有国家消费者都应当处在同等规则下。对于那些差别对待顾客的厂商,完全可以不去选择他们的产品。现在欧盟、美日、中韩等各国之间都在商谈建立自由贸易协定,跨国公司如再不对所有消费者一视同仁,要在这些自由经济圈内立足将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