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央企审计报告揭示国企私有化潜在风险

  审计署对工商银行、中信集团等15家央企的审计结果近日公布了。由于这是全面审计,且每家央企接受重点审计的单位占相关央企资产总额50%以上,审计结果具备高的代表性与可靠性。那么,审计问题揭示出来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央企经营成果数据可靠

  表明央企经营成果账面数据不可靠、央企财务状况面临重大影响?否!就总体而言,审计发现的问题对央企财务状况影响甚微,经营成果不实的问题不大,央企经营成果账面数据总体上是靠得住的。笔者统计了14家非金融央企审计问题对其资产、负债、利润和所有者权益4项指标的影响,受到影响的总共有36个指标,其中对总额影响程度小于1‰者13个,大于1‰小于1%者15个,大于1%小于5%者6个,大于5%小于8%者1个,大于10%者一个。

  央企执行宏观调控不力、产能盲目扩张?否!毋庸否认,此次审计揭出的未经发改委核准就提前上马、违规扩充产能的问题较多,钢铁产业最为突出:鞍钢自行新增产能两个项目,分别超计划投资81.24亿元、20.37亿元;宝钢下属宁波钢铁在2006年~2010年间违规新增炼铁产能442万吨,炼钢产能666万吨等。由于昔日的“摇钱树”钢铁行业今天已经颇有“苦菜花”味道,在占全球钢铁产量一大半的中国钢铁行业,中钢协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利润总和竟然赶不上三大铁矿石公司中的任何一家,销售利润率连续4年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不少人已经归咎于中国钢铁工业盲目扩充产能。

  然而,经济周期运行决定的新世纪(002280)前十年初级产品牛市,并不可能靠中国抑制制造业发展而消除,中国这么做只能是自废武功,损害本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立足的根基。要根本改变初级产品行业和制造业利益分配格局,只能顺应经济周期运行变动至商品牛市终结,而在那个时候中国制造业要想赢得最有利地位,仍然要靠自己在全球同行业中占据较大份额。

  同时,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全适应经济运行需求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在今年3月25日首届岭南论坛上,就曾建议减少审批,降低门槛,放宽对企业项目的审批。据称,他调查了6个项目,严格按流程规定走完所有审批程序,需要310天,如果企业都这样干,黄花菜早就凉了,市场机遇早就没了。正因为如此,钢铁央企的产能“盲目扩张”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应当归结到投资管理体制中的矛盾。

  职工收入未加剧分配失衡

  央企收入超高造成工资侵蚀利润和加剧收入分配失衡?否!不错,审计发现了多家央企内部存在违规增加工资性支出的情况,这确实是错误行为,但许多大型国企基层员工收入并不高,劳动强度却相当大,总部员工的较高收入至少目前还没有发展到工资侵蚀利润的地步。至于将收入分配失衡归咎于国企员工超高收入,更是荒谬,因为目前收入分配失衡表现在劳动收入占比过低,而员工收入正属于劳动收入范畴,对国企员工劳动收入开刀,无助于提高过低的劳动收入占比。同时,中国劳动收入占比显著下降的进程,恰恰是在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风潮中起步的。

  不仅如此,经过壮士断腕、剜肉剔骨般痛苦的重组整顿,国企已经成为拥有相当高自主权的市场运行主体,他们需要用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来吸引人才。由于重组后的国有经济集中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度较高的产业,这些行业的平均薪酬标准本来就高于其他行业,薪酬过低缺乏竞争力造成人才流失的问题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非常突出,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审计报告中指出,中石化驻港机构2008年~2010年向内派员工发放违规住房补贴、负担房租734.35万元。但在近年香港房价和房租暴涨已成当地严重社会问题的背景下,这项违规举动至少部分动机是为了保证有关员工实际待遇不下降。我们要监督其改正错误,但我们也需要制定更合理可行的制度。如果盲目顺应一些非理性主张压力,过多地剥夺国企经营各方面自主权,将使得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和代价方才造就的国企活力又被扑灭,那就是完全破坏了我们这么多年国企改革的成果。

  国进民退排挤民营经济成分?否!且不提某些翔实量化研究已经证明所谓“国进民退”之说并不成立,此次审计报告揭出的许多违规行为,也是与民企合作时发生的。因此,这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只能表明国家奉行了各种经济成分共进的原则,国企也在带动民企发展,但某些民企不规范操作的违规冲动过于强烈,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片面指责国企排挤民企是不公平的。

  国企私有化风险最大

  与这些问题相比,央企审计报告揭示出来的最大风险,其实是国企私有化的潜在风险。因为此项审计中发现的最突出、危险最大的问题,都是部分净资产没有按照规定计入国有资产,或是管理人员违规持有下属企业股份,或是把有利可图的业务外包给高管在外面私人设立的公司,以此进行利益输送。如果强力推动“大跃进”式的私有化,可想而知,这些违规牟利行为就会合法化,违规乃至违法的痕迹就会被“销尸灭迹”。在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制风潮中,此种行为就不少见,此次审计中揭出的一些问题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2008年~2010年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三十八研究所等7家单位279名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违规持有下属企业股权3641.33万元。在目前体制下,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并很快改正。如果推行俄罗斯式私有化改制潮流,所有这类问题涉及的数十亿元净资产,就很可能落入少数人私囊。

  的确,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需要不断因时而进。在一个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变迁的世界上,国有资本要保持相当的流动性,这样才能确保其产业结构不断保持在最优状态,最终确保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但中国宪法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原则不能推翻,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东欧私有化狂潮的教训要汲取,国有资本保持流动性不能成为心怀叵测者侵吞国有资产的漏洞和契机,中国经济经受不起重蹈覆辙的震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私有化  私有化词条  国企  国企词条  揭示  揭示词条  潜在  潜在词条  审计  审计词条  
企经

 企业减负稳预期

 促进民营企业减税降负、抓紧研究提出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的建议、全年减税降费预计超1.3万亿元、加快推进增值税税率“三档变两档”……近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