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就地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城镇化是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演变的过程,相对中国的乡村而言,城镇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所以我们提“城镇化”只是个替代词,推进“现代文明”才是其内涵实质。就地城镇化是指从农村现实区域入手,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文明建设。过去我们推进城镇化,一直存在“摊大饼”的误区,就是一味鼓动农民进城,盲目“块状扩张”城市,这样一则导致城市病叠加,诸如交通拥挤、就医就学困难、生活环境脏乱差等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二则直接导致乡村衰落,“空心村”不断出现。如何推进就地城镇化,实施“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城村互动,融合发展”的模式是实现就地城镇化的最佳选择,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让职业农民耕耘在希望的田野。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让土地向大户集中、向农庄集中、向合作社集中、向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推进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让广袤的田野成为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一个无围墙的大车间,促使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每天到田野这个大车间里上班,像工人一样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按月拿工资,企业农庄为其缴纳“五险一金”;不能到企业上班的农民则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投身农产品深加工,投身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促使农民逐步由传统封闭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向城镇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怎样推进土地流转,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市场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农民作为土地承包者从土地流转中获得合法收益。政府要鼓励支持农民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承接或连片开发经营农民流转的土地,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鼓励支持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土地集中经营或统一流转。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个人、民间团体、科研机构等投资开发农业,探索有利于发展都市农业的土地流转方式。

  二是推进农民市民化,让城乡居民拥有同一片蓝天。土地流转以后,假如农庄接纳不了这么多的打工者,农民没有工作,不能就业,其基本生活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这既是发展规模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就地城镇化的基本前提,也是就地城镇化的内涵实质和根本举措。唯如此,土地才不会成为几千年来农民赖以生存的唯一依靠,才不会让土地流转或失去土地的农民存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农民才能真正享有市民的待遇。推进城镇化,不是单纯地改变一下农民的户籍了事,更不是一味地把农民往城里赶,关键是生产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演变,只有让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城镇化才是真正的城镇化。当然让农民进城是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近年来,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农村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水、电、路、讯大都畅通了,特别是部分较为富裕的村大部分农户建起小别墅,当地老百姓的穿着也跟城里没多少区别,甚至娱乐方式也接近城市,村里开了歌厅、娱乐室,生活方式都是向城市化迈进。如果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开服务体系,实质性的问题解决了,农民已经享有城市居民的待遇,生产生活方式也接近城市居民,实际就相当于农村居民市民化了,至于户籍是城市还是农村,居住地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无关紧要。进入社保笼子后,可用土地入股企业,不再拥有土地,可以让他住乡村,也可以进城居住,其身份就是“市民”。

  三是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让城乡分割成为历史的尘埃。城市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怎样达成统一,怎样让农村居民感觉居住的地方、居住的环境就是城市,其途径只有是农村环境城市化。这就要打破城乡建设规划分割格局,城乡融合一体化规划,总体原则是“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城村互动,融合发展”,你说是城又是村,你说是村又是城,有城市的现代气息,又有乡村的传统风味,这也应该是城乡一体化的终极目标。畅游欧洲一些国家,体味欧洲风情,我们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你刚刚走出一个城市,分明行走在乡间地头,但冷不丁又冒出一座高楼大厦,让你根本无法辨别是村是城,是城是村,实质这就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或者说是城乡融合式发展。我们现在部分地区所走的城市化道路,存在一味地“块状扩张”现象,一味地把城市做大,那实际是城郊城市化,而非农村城市化,更不是一体化融合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乡村城市化。毛主席时期把一些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放到农村,那实际也带动了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融合式发展。如原衡东的712矿,当时上万名职工,那个地方就象一个小城镇,现在搬出来了,那里就变成一个荒凉的山村。把一些大的企业、学校、医院办到农村去,既可以促进人才、资源、技术、生产资料的城乡互动,推动农村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又可以化解城市交通拥挤,城市就医就学就业的压力,缓解“城市病”的压力。有些同志提出大型企事业单位搬到城市可以节约资源成本,其实未必,现在交通发达,条条大路通北京,特别是交通沿线农村,生产原料、交通运输成本有可能还低于一些大中城市。再比如我们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大学,如农大、林大等,你不到农区、林区去,不亲历实践,你怎么能学到专业知识,怎么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怎么服务农业农村。我们建设城市也要依山傍水,遵循自然生态,要坚决杜绝做出“废林造林”“推山建山”的蠢事,其实把现存的自然景物留存下来,如一口山塘、一丘稻田,既可是农业农村的生产要素,也可是城市景观的组成元素,这样的城市建设才能真正体现出“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的理念。

  四是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让沉睡的资产喷涌旺盛的生机。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农村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融合式发展的实施过程,城乡一体化则是前面“三化”的终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农村资源资本化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态势已经基本形成,据我对某市调查,该市可用财力不到7000万,而实际支出接近3个亿,也就是说该市70%以上的支出靠的是转移支付。目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式发展,财政收入只能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农村建设资金问题是个最大的瓶颈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在城市经营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其实完全可以借鉴到农村建设中去。农村土地资源十分丰实,我们完全可以用活土地政策,激活土地资源,比如土地租赁、水库经营权拍卖、地标冠名权出让等市场运作方式盘活农村资产,让农村资源变成运营资本。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已经出现了两次发展黄金期,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摸着石头过河,涌现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第二次是国企改制期间,成就了一批民营企业家。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规划,这又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因为,农产品升值,是农产品市场的必然走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是政策导向的必然选择;农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成本低廉,这是农村当前发展的必然现状。现在许多企业家把目光瞄上农村,购置土地手续繁琐,就搞土地租赁,一租就是几百亩、几千亩、几十年,办大型农庄,办大型种养殖场。当前,我国一些乡村还在推进“城乡共建住房”改革试点,这也是城市资本向农村转移的创新模式。应该说,这些都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演化过程。

  推进乡村就地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式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浩大工程,但只要坚守公平正义,优化宏观指导,遵循经济规律,这一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系衡阳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城镇化  城镇化词条  必由之路  必由之路词条  就地  就地词条  振兴  振兴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地区经济

 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

 受权播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统筹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