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在全球竞争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要加快高质量发展,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引领,加强周边各都市圈建设。
依托丰富的人才智力和科教资源,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与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联手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城市群与产业集群。
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以建设统一大市场为重点,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创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将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引领,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在全球竞争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18年,三省一市以占全国3.7%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3.5%的经济总量、15.1%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8%的外贸出口额和近30%的研发投入。可以说,长三角是培育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也是展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窗口。但与世界其他几大城市群相比,差距依然明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叠加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等重大举措,意味着长三角城市群应加快高质量发展,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辐射带动能力,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参与全面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长三角一体化应把推进港口一体化、打造世界级港口集群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纵观全球近代以来的大国崛起进程,以港口为核心的城市群都是重要的策源地。长三角拥有世界级港口群,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同时有发达的航运、金融、贸易、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并且有丰富的深水岸线和陆域空间,两港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以共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为支撑,加强创新要素集聚和协同,打造全球新经济策源地和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随着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谁拥有未来新兴产业策源地的世界级科技创新城市群,谁就能够引领未来发展并塑造未来格局。长三角区域集中了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分别占了全国的1/2和1/3。
长三角一体化应充分依托丰富的人才智力和科教资源,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与南京、杭州、合肥等核心城市,共同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级水平,建设G60科创走廊,联手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城市群,不断优化开放包容共享的创新生态,加快形成网络化、开放型、一体化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努力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以及国际性科学、技术和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尤其是应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领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率先布局5G网络建设,开展综合应用示范,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车联网与智能驾驶、物联网、工业互联网、AR/VR、免疫治疗、移动医疗、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等高端新兴产业。
积极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水平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作为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长三角地区理应具有条件在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率先探索、形成示范。长三角一体化应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以建设统一大市场为重点,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推动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利益共享成本分担,创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统一竞争规则,修正和废除各地与一体化发展有冲突的地区性政策和法规,协调好各地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加速经济政策扩散的一体化,推动横向性、功能性和竞争性产业政策替代倾斜性的产业政策,并根据“竞争中立”原则,对所有经济主体实行“国民待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长三角一体化需要有核心平台引领。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交界处将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各地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率先突破、系统集成,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标杆、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交通先行,着力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圈。纵观世界各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都遵循交通先行的原则,各城市之间要形成快速便捷的通勤网络。目前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交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区域间、各交通方式间相互割裂等问题依然存在,与交通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适宜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大容量轨道交通未得到足够重视。长三角一体化应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目前,上海到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宁波等5个长三角核心城市,仍有2个城市(合肥、宁波)不能实现1小时到达。因此,应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完善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增强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沪杭客专、宁杭客专等既有铁路城际客货运功能。推进沪宁合、沪杭、合杭甬、宁杭、合安、宁芜安等主要骨干城际通道建设,谋划建设磁悬浮铁路。同时,加快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地铁、轻轨网络化水平,建设连通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的市域(郊)铁路,并延伸至苏州、南通、嘉兴等临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