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市场主体更具活力

  2月20日,“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在全国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当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下的一件大事。

  在此之前,2月11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多个省市将新年开局的发令枪瞄准同一个方向。这一天,上海召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透露,即将发布优化营商环境“2.0版”;四川成都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动员大会,被称为营商环境“1+10”文件的“大礼包”出炉;广东研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浙江正式上线“最多跑一次”官方微信公众号;江苏昆山发布23条优化营商环境新政……凡此种种,均指向一个共同的关键词“营商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让企业和百姓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深化简政放权

  开办企业更加便利

  “没想到一天就能办完企业开办的手续,上午9点半左右拿到了营业执照,下午3点40分左右完成银行开户,走完了全部流程,整个过程非常流畅。”前不久,浙江省嘉兴市某公司法人代表刘泾宇在嘉兴市南湖区行政审批局完成了企业开办手续。

  刘泾宇感受到的,是我国企业登记注册改革的速度。

  “去年,中国全面取消了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外资准入限制,使得我们有了更多发展机会。”说起去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嘉吉中国区副总裁马征表示,负面清单让在华外企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经营的信心。

  马征感受到的,是我国市场准入改革的力度。

  而不管是企业登记注册改革的速度,还是市场准入改革的力度,都是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过去一年,我国开办企业环节进一步减少,“证照分离”改革有序推开,“多证合一”改革全面优化;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深化,29个省份实现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产品准入改革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审批改革持续深化,48个国内外临床急需新药、50余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大幅提速;试点地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由原来的63条减至48条,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推出……

  万涓成水,汇流成海。

  在便利企业开办和经营、改革投资审批制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领域,一项项改革举措都是一场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位列46位,较上一年度上升32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28位,较上一年度大幅上升65位;纳税指标排名较上一年度提升16位,我国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与此同时,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投射到经济发展层面也是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仅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例,2018年,我国新增市场主体2149.58万户,其中,新增企业670万户,日均新增企业1.83万户,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监管方式

  市场环境更加公平

  如果说简政放权检验的是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胆识,那么,监管创新则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和能力。尤其是到2018年年底,我国实有市场主体达1.1亿户,其中,企业3472.2万户,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市场主体,如何监管才能既提升监管效能、保证市场环境公平有序,又减轻企业负担、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在对监管方式创新之路的上下求索中,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逐步健全。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抽查检查结果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监管效能。同时,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继续保持“严防死守”的态势。实施信用监管,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则让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增强了对市场主体的威慑力。

  2018年,我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抽查企业160.1万户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牵头或参与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13.6万户次。对产品质量、婴幼儿配方乳粉、医疗器械等公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强化抽查检查,有效处置了一批不合格产品。

  与此同时,信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归集公示涉企信息超过6亿条,每天访问量达4300多万人次。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经营异常名录实有市场主体552.4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实有49.7万户,累计限制老赖任职30.8万人次。

  增强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和自我约束力,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对守法者“无事不扰”——监管方式的创新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效能,让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再次密集出招

  营商环境更上层楼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春节刚过,中央和地方频出优化营商环境实招,表达的是主动深化改革的态度和决心,也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信心。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部署,2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一些产品注册初审等25项行政许可事项,将一些职业的执业注册等6项许可权限下放至省级或以下政府部门。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国推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

  地方层面的举措同样毫不含糊:上海的优化营商环境“2.0版”包含开办企业、施工许可办理等25方面内容;广东将全面落实“实体经济十条(修订版)”“民营经济十条”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世界500强企业、过千亿企业“直通车”制度,为企业在粤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广西从2月20日起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指标百日攻坚行动,进一步优化各类事项办理环节,精简材料数量,压缩办理时间,力争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不动产登记、获得电力、用水报装、用气报装、获得信贷7项重点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出重拳、下猛药,持续破除各类隐性障碍,更多向市场放权……改革深入推进的每一步,都将助推我国营商环境更上层楼,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推动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记者 陈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营商  营商词条  更具  更具词条  主体  主体词条  活力  活力词条  优化  优化词条  
行政体制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五点建议

 2016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及其推动措施针对现实的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见了一些实效,体制机制和法制在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的红利得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