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判断和历史使命的担当而郑重确立的,极具新意和深意。
一、新的历史方位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得以确立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历史方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广阔而深远的时空坐标中描绘的。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是一种历史的结论,也是一种主体的选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在这次结合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大命题。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第二次结合的任务,重点是以苏为鉴,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次结合更是经历了一个艰辛探索、曲折前进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更是直接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新的历史方位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本质特征
近代以来,期求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悲惨命运的中国人民,从走投无路到以西方为师,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从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昭示发展中国家走现代化新路。这是一种理论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更是一种历史的逻辑和发展的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它意味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接手的那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永远留存在历史的记忆中。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它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就是进入到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它意味着中国的探索和成就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的历史方位,彰显了“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五年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五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需要以全新的视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就等于牵牛牵住了“牛鼻子”;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唯物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三、新的历史方位呼唤引领未来的使命担当
自鸦片战争以来,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同时又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中,旨在使中华民族重现历史上的辉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悠久的历史视野中,旨在使中华民族重塑自己的面貌,在21世纪涅槃新生。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最终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还必须随时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他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个关键词演绎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内在逻辑,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并号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有了坐标和方向,路线图的设计就更具可操作性和现实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历史方位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点,那么历史使命则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向。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必将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对全世界和全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有这个自信,我们有这个能力,我们有这个底气!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执行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