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党的思想理论之树常青的根脉支撑

  我们党的全部实践和理论都雄辩证明,党的生机活力,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生机活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沃土之中的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之树,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其根脉支撑是非常博大而深厚的。

  “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党的思想理论与时俱进的“定海神针”

  我们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人类最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我们党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始终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没有动摇过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并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为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理论找到了方向,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党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想;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以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新观点新论断,等等,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穿这个思想的一条红线。所谓初心,就是我们党成立之初的心愿、目标、理想,本质的表现就是责任之心、信念之心、奋斗之心、为民之心。说到底,就是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鲜明地体现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有力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所在。

  与时俱进有一个“进”向何处,创新理论有一个“新”在哪里的问题。“进”和“新”就是发展,固然极为重要,但是发展以什么为基点和目标,这是一个带方向性和根本性的问题。理论上停滞,不行;理论上走偏,也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只有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不会迷失方向;不迷失方向才会奋勇前进、行稳致远,才能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理论的本源在于实践。鲜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产生的渊源,又是检验和丰富理论的标准与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完全一致的。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有党的思想理论发展;另一方面,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中,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都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既具有科学的理论向度、缜密的思维向度,也具有鲜明的实践向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核心与支柱。我们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的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成功的经验,用实践的观点号准时代脉搏、判断事物本质、发现事物规律,思想理论才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创新,相反,必然停滞或落后于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魅力。

  “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党的思想理论锐意进取的“基本途径”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每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我们党总是强调要“善于重新学习”,以解放思想来汇聚共识,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正是在长期的重视学习、善于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思想理论的不断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全党、全社会的学习,提出形成学习型社会和建设学习型政党,并认为学习首先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知识,同时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43次集体学习,内容涵盖依法治国、反腐倡廉、作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我们学会了许多新的东西。党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极大地推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我们党正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从而更加娴熟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逻辑紧密结合,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形成了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基本体系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党的思想理论的创新发展必然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是被反复证明了的并将证明下去的一个固有规律。社会实践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也必须随之不断提高,并根据实践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新的理论创新。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打破思维定式、拓展思想视野,提升理论素养。

  “把思想活泼一下”:党的思想理论不断保持先进的“重要条件”

  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每取得一个重要理论成果,都是我们党发扬党内民主的产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提出了不断提高党内民主质量、不断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要求,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2013年中央发布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明确强调民主集中制要具体化。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再次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制度的具体化。2016年11月,颁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5年来,以党内选举制度体系、民主决策制度体系、民主监督制度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得到加速构建和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实现了具体化、程序化。在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积极倡导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在全党迅速形成。高质量的党内民主,必然会孕育高质量的思想理论。作为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诞生,就是践行党内民主制度的一个典范。仅今年2月20日至3月31日,按照党中央部署的21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59个承担部门和单位组成80个调研组,深入1817个基层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召开 1501次座谈会和研讨会,参会或接受访谈人数21532人,形成80份专题调研报告。一次次访谈,汇聚了广大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一次次调研,带回基层群众的深切期盼。截止到提交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讨论,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共作出增写、改写、文字精简98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864条。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什么时候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搞得好、党内民主发扬得好,党内政治生活就积极健康、充满活力,党的思想理论就会不断创新;什么时候党的民主集中制不健全、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党内政治生活就出现不正常的状况,党内矛盾和问题就滋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就会遭受挫折。这是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接接地气,充充电”:党的思想理论不断进步的“关键所在”

  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关键一点就是讲的理论要接地气。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30多年前工作过的河北正定县看望塔元庄村干部群众时指出:“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其实,“接接地气,充充电”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反映了思想理论创新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5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整个中国版图。他多次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谋划了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整套重大举措,规划了在新的起点上全面从严治党、强国强军的一整套战略部署,把问计于民的政治智慧与民本情怀写在了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式的、极富现代感的语言风格,以其深厚修养和博大境界,更增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话需通俗方传远,只有将深奥的理论用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而这样的理论的产生必须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并且这个过程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理论是深奥的,也是严肃的,但也应该有生活气息与人间烟火味。只有把握好深与浅的关系、雅与俗的关系,才能够推进严肃的党的思想理论生活化、通俗化,真正被群众所接受、理解、运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常青  常青词条  党的思想  党的思想词条  支撑  支撑词条  理论  理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