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那场肇始于美国、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至今令人心有余悸。在世界面临复杂新挑战的当下,回顾总结十年前金融危机的教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抵御和防范危机,归根到底要自强。
2008年9月15日的“雷曼时刻”警醒了世人:号称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先进的金融市场,一样会成为金融危机肆虐之地。更严峻的是,因其体大,这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冲击。
为应对危机,美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了系列措施:紧急救助、加强监管、财政货币双刺激、传统和非传统政策齐上阵、国内和国际联动发力,推动经济从虚拟向实体回归。这些举措,有效规范了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恢复了全球信心,世界经济终于出现积极迹象。
然而,尽管上一轮金融危机阴影渐退,但虚拟与实体经济脱节,全球债务规模居高不下,新经济增长点难觅等顽疾仍未根除。如今,世界经济又添新挑战。美国为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不惜修改法案再次放松金融监管;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采取霸凌行径,挑起贸易战争端。此外,美元作为世界首要储备货币享有“过度特权”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多国民粹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全球金融稳定面临新压力,世界经济罩上新的阴影。
反思十年历程,那些历经金融危机复杂考验而能保持稳健发展的经济体,具有一些共性,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自立自强,能动态把握自身比较优势,及时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后续增长积聚能量,并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贡献。此外,十年前,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宝贵经验是注重多边政策协调,如二十国集团峰会就贸易政策、反贸易保护主义、避免货币竞争性贬值等达成共识,有效助力世界经济重建信心。在当前保护主义卷土重来的背景下回望十年前,那种同舟共济的精神尤显可贵。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历史潮流。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其进程必然伴随诸多新挑战新问题。大国理应承担起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责任,维护自身国际信誉,积极主动进行政策的沟通与协调,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而非解构者、破坏者。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一国经济要在国际竞合中保持优势,渡过难关,须从根本上练好内功。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自立自强才是最好的危机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