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国外医疗,难改漫长等待

  尽可能缩小公保与私保间的差距,让两者同时以效益更高的方式服务于民,医保才有可能全方位守护民众健康

  为了治疗花粉过敏症,笔者在德国购买了私立医疗保险(以下简称私保),并在本月上旬预约了一位医生,没想到等了足足有半个月才看上病。一位持当地公共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公保)的朋友表示,这样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她同期的预约,最快也要等上两个多月。

  在德国就医,漫长的等待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根据德国法定医保机构“医生联邦联合会”的调查,预约普通全科门诊的平均等待时间为一周左右;至于专科医生,25%的患者预约需要等待3周以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现职医生数量无法满足公众的看病需求。而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剧,经常就医人群扩大,看病慢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分别购买公保、私保的患者,在门诊预约上的差别化待遇,也让不少人越来越感到不满。以预约专科医生为例,2017年,德国的公保持有者要比私保持有者平均多等待27天。考虑到私保的保险范围和价格上限远超公保,很多专科门诊明确拒收公保患者。这使得一些患者只能挤在公立医院,面临更为漫长的等待,或者被迫不用保险,个人承担门诊费,无形中埋下了坏情绪的种子,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

  如果站在医疗供给方的角度,选择的背后,其实也有一本“难念的经”。与私保的单笔结算不同,公保为季度结算,且无论就诊次数的多少,医生每季度只能获取20欧元左右的“人头费”。《莱茵邮报》估算,普通全科门诊,每周最多为公保病患留出20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用来接收私保病患,才能使运营不出现亏损。有业内人士透露,“为了保证运营预算,甚至会考虑压缩公保病患的疗程。”这样的考量或许有悖职业操守,但为了诊所的可持续经营,又不得不学会“精明”。怎样解开医生焦虑的绳结,努力让医患双方都满意,显然需要从制度本身寻找破题的关键。

  客观地说,相比很多国家,德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相对完善。2004年至今进行了5次重大医疗改革,在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避免公众因病致贫的同时,有效规范了医疗供给服务竞争,显著提升了服务质量。然而,由于改革没有对医保结构做出实质性改变,双轨并行的医保体系下,不少高收入人士得以绕开公保选择私保,从而拉低了公保的储备金水位。以上提到的种种问题,更是让医保双轨制备受质疑。当医疗公平普遍实现,如何更进一步,让提高服务效率成为标配?这是摆在德国政府面前的难题。

  德国不久前组阁成立的新政府,计划上调雇主分担的公保费用比例,恢复至与雇员持平,确保国家、企业与个人各承担1/3。尽管只是“恢复”,但足以说明对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视。德国90%的民众都持公保,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让医保组成结构变得更为合理的第一步。尽可能缩小公保与私保间的差距,让两者同时以效益更高的方式服务于民,医保才有可能全方位守护民众的健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国外医疗,难改漫长等待  漫长  漫长词条  国外  国外词条  等待  等待词条  医疗  医疗词条  
海外社会

 德国是如何进行职业教育的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在德国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这与德国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密不可分。  概况与基本模式  德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基础教育、高等...(展开)

海外社会

 推动国际关系学科创新发展

 内容提要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扩大合作、共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