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周恩来诗词中的为民情怀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周恩来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真诚质朴的为民情感和深厚浓烈的为民情怀是周恩来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这也在他的诗词创作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茫茫大陆起风云

  周恩来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抱负和胸襟,目睹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誓要改变中国社会。他带着一腔热血,把心系苍生、救民水火的炽热情怀融入诗歌创作中。

  1914年10月,在南开学校学习的周恩来首次公开发表诗歌作品《春日偶成》(二首)。当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镇压革命党人,置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年仅16岁的周恩来感时伤怀,愤而创作,以诗言志。第一首写道:“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极目所见,浓浓的烟霾笼罩着大地,使人感到压抑、窒息。诗中痛斥天下纷乱、战争残酷,表达坚定斗志,誓与反革命势力斗争到底。这是少年周恩来的铮铮誓言。

  面对军阀张勋倒行逆施,南开学校教师张皞如掷书流涕,撰成《伤时事》一诗:“太平希望付烟云,误国人才何足云;孤客天涯空涕泪,伤心最怕读新闻。”周恩来读后深有感触,随即奉和一首《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有别于这首诗的是,周恩来借助风起云涌景象反映当时社会政治之黑暗,但没有沉浸于“空涕泪”的伤痛之中,而是带着蔑视的眼光看待军阀,视张勋之流如秋日之虫,尽管其声唧唧,亦不过是最后的悲鸣罢了,强大的革命自信由是可见。

  周恩来关爱人民、感时伤世,诗歌中多次描绘风云际会、山河破碎之景象,又如,“国破山河在,村残草木深”“战火洗劫万室空,吾侪争见九州同”“登高远望,青山渺渺,被遮掩的白云如带”,等等。与此相关,周恩来诗中还喜用“乌鸦”“鸿雁”等意象,如“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前者影射反动势力,后者象征革命力量,借此表达推翻旧社会、造福人民的革命理想。

    道义争担敢息肩

  周恩来不仅有浓郁的忧世之心,而且有坚毅的报国之志。他在《敬业》创刊词中写道:“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抵御列强,打倒军阀,实现天下太平、万民安康,是周恩来的人生夙愿,也是他诗歌作品中最重要的内容。

  1917年9月,周恩来抱着追求真理之壮志赴日留学,临行前作了一首后世广为传颂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起句化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句,气象博大、视野开阔,彰显了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次句直抒胸臆,读书求学为的是拯救国家危亡;接着使用张僧繇画龙的典故表明自己愿如巨龙一样腾飞,为祖国和人民创造一番伟业;结尾再用鲁仲连蹈海的典故表达寻求救国道路的决心,纵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周恩来决定回国参加革命,饯别时手书该诗赠予同在日本求学的张鸿诰,并于诗后题“返国图他兴”等语,以志救国态度之坚决。该诗就如同作者的座右铭。

  周恩来的诗歌具有一种革命家所富有的担当精神和刚毅之气,气势恢宏、情感充沛,感人肺腑又催人奋进。譬如,“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化用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表达担当道义、重整乾坤的决心;“感时勿落泪,誓叫寇惊心”消解了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感,抒发热血男儿的刚性和誓与敌寇奋战到底的豪情;“华师尽扫列强日,捷书飞传告鳌翁”一改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情,彰示主动抗敌的果敢以及必将胜利的自信。

  周恩来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常以诗抒发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十月革命后,他曾在日记中写下“风雪残留犹未尽,一轮红日已东升”,将十月革命比作红日,必将给中国带来光明。在《赤光的宣言》中,他引吭高歌:“革命的赤光,从北俄腾起,惊醒了冬虫般蛰伏的被压迫阶级,震动了春蚕般茧缚的世界殖民地,封建余孽,国际的强盗,更被他照的原形毕露。”面对艰难险阻的革命征途,他的信仰没有半点褪色。他在《生别死离》中说道,“种子散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歌颂亡友黄爱的救国壮举,认为只要信仰坚定,牺牲便成永生。这也是周恩来人生信念的写照。

    百炼千锤斗士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周恩来人生最鲜明的特征,他的诗歌既有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也有对人民生活的礼赞,还有对英雄人物的讴歌。这些诗作内容不一,艺术手法各异,但都充溢着深厚的为民情感。

  1919年,周恩来作了一首新诗《死人的享福》:“西北风呼呼响,冬天到了。出门雇辆人力车,车夫身上穿件棉袍,我身上也穿件棉袍。我穿着嫌冷,他穿着却嫌累赘;脱下来放在我的脚上,我感谢他爱我,他谢谢我助他便他。共同生活?活人的劳动!死人的享福!”通过描写人力车夫的辛苦劳动,尤其是“共同生活”的设问与作答,深刻揭露当时社会有关“互助”“协作”“共同生活”主张的虚假骗局,控诉剥削阶级的食人本质,流露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

  无论形势多么艰难,周恩来都有着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在1942年为照片《双乐天图》题了一首诗:“大乐天抱小乐天,嘻嘻哈哈乐一天;一天不见小乐天,一天想煞大乐天。”邓颖超管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荣高棠的儿子叫“小乐天”,自称“大乐天”,小乐天叫邓颖超“大乐妈”,周恩来则称自己“赛乐天”。邓颖超和小乐天感情深厚、情如母子,人们把他们的合影称为《双乐天图》。解放前最黑暗的时期,在国统区最危险的地方,周恩来带领人民与反动派斗智斗勇,开展革命活动。读罢此诗,周恩来夫妇与人民群众如同亲人的鱼水情深、乐观旷达的革命情怀自然可见。为了便于群众阅读,周恩来特地采用白描的抒写方式,诗歌平白如话、通俗易懂。题诗照片张贴后,群众争相围观,活跃了革命斗争的气氛,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激励了广大群众继续战斗。

  1943年,周恩来为革命烈士刘志丹写了一首诗:“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高度评价为国捐躯的刘志丹,赞其为人民的英雄、英雄中的英雄。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日理万机,公开的一首诗是1958年作的《欢迎和追念》:“粉身碎骨英雄气,百炼千锤斗士风。走石飞沙留侠迹,上天入地建奇功。”为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和纪念因飞机失事罹难的郑振铎,悲喜交加、彻夜难眠的周恩来提笔而作,把多重交错的情思都化作对英雄的敬重。英雄是伟大的,因为他们为人民奉献、为人民牺牲,周恩来讴歌英雄人物的原因正在于此。

  东方歌舞团曾向周恩来赠诗一首,表达从事东方歌舞事业的决心:“东方歌舞一枝花,决心学好亚非拉,党的话儿记心田,誓把青春献给她。”周恩来看后把后两句改为“一心一意听党话,誓把一生献给她”,认为党的话儿记心田还不够,要一心一意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舞台的想法短视了,要通过各种形式为党为民奉献一生。作为一代伟人的周恩来以诗歌寄寓了深厚的为民情怀,这种情怀与他高尚的人格相互映照,焕发出灿烂的光辉,引领人们向上向善,携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周恩来诗词中的为民情怀  周恩来  周恩来词条  为民  为民词条  诗词  诗词词条  情怀  情怀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