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西周的衰亡

  西周的灭亡,一般说是缘于周幽王昏庸,“烽火戏诸侯”,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教科书的内容。其中的“烽火戏诸侯”之说,来源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这样描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及西周灭亡的:“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这段记载钱穆先生认为不可信:“此委巷小人之谈。诸侯兵不能见烽同至,至而闻无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举烽传警,乃汉人备匈奴事耳。”2012年,清华大学在整理获赠的战国竹简(清华简)之时,发现竹简的记述与史记所载相左。据清华简记载,周幽王是主动讨伐申国,申侯联络犬戎打败周王,西周因而灭亡,并无“烽火戏诸侯”的记载。

  周朝的国本——礼乐制度

  退一步说,就算“烽火戏诸侯”是真的,那也只是西周灭亡的一个偶然事件,其实,西周灭亡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礼乐制度的逐渐动摇。

  西周建立后实行宗法制,“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的关键是严嫡庶之辨,“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在此基础上治理天下采用“分封制”,其具体办法是:周王朝的国王以都城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圭地,建立由周王直接统治的中央特别行政区,此谓之“王畿”;王畿以外的全国所有土地,划分为大小不等无数块,分封给各路诸侯。但这些封国面积很小,实质上都是一个个城堡式的军事据点,以此为中心对四周地方加以控制,这就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绝对控制权,诸侯国像群星捧月似的,环绕拱卫着王畿。

  周公制礼作乐,以完备的礼乐法度,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此后,周康王(在位26年)、周昭王(在位19年)、周穆王(在位55年)、周共王(在位12年)皆以嫡子的身份相继成为天子,王室政治清明,国力强盛,诸侯们遵守法度,上尊天子,下安黎民,天下太平。特别是在周穆王时期,周穆王经常御驾亲征西戎,扩张了周的疆土,使周朝走向了鼎盛。

  厉王止谤

  可是,周共王死后,后来的天子犯下了一个又一个错误,使周朝逐渐由盛转衰。周共王的儿子周懿王生活奢侈,所用非人,外患不断。西戎曾经深入周朝腹地,兵临镐京城下,周懿王无力抵抗,选择迁都槐里以避西戎。周懿王听信谗言,用鼎烹杀了齐哀公,使齐国陷入长达几十年的内乱,这次事件无疑影响了周王室的声誉。周懿王(在位8年)死后,嫡子周厉王即位,情况更为糟糕。

  据《国语·周语上》记载,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国王,当政时国家已出现衰象,外族入侵、诸侯作乱、贡赋减少,王朝的国库空虚。偏偏新登基的周厉王又奢侈荒淫,使周王室的财政很快出现了危机。该收的税都收了,怎样再立名目设立新税呢?这时,手下一个叫荣夷公的大臣给厉王出了一个点子,让他对一些重要物产征收“专利税”。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们采药、砍柴,捕鱼虾、射鸟兽,都必须纳税。这个办法,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很多大臣也纷纷向厉王避忠言。其中有个叫芮良夫的大夫劝告厉王不要实行“专利”。可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他一味宠信荣夷公,让他来负责实行“专利”。

  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怨声载道。《国语·周语》记载说:“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对邵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好景不长,公元前841年,忍无可忍的国人终于发动暴动。周厉王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了一些随从,偷偷溜出了王宫,逃到彘,就是今天的山西霍县,后来就死在了那里。国人推举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厉王的故事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民众是一个国家稳定与否的决定力量,民众虑之于心且宣之于口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善于治民者应该像疏导河流一样使民众畅所欲言。

  宣王废长立庶

  周厉王死后周宣王继位,开始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任用贤能,恢复生产;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但对四方连年用兵也大量消耗了周朝好不容易恢复的国力,晚年宣王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加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中兴遂成昙花一现。

  周宣王犯的一个大错误是带头废长立庶,乱了宗法制。鲁国武公带着长子姬括、少子姬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对少子姬戏十分喜爱,在他的坚持下,鲁武公的长子姬括被废,少子姬戏被立为世子。十二年,鲁武公死,少子姬戏即位,是为鲁懿公。二十一年,鲁国的公子伯御杀死鲁懿公,自立为国君。三十二年,周宣王率军讨伐鲁国,杀死公子伯御,改立鲁懿公的弟弟鲁孝公为国君。鲁国的这场动乱是周宣王一手造成的,酿成了鲁国几十年不必要的动荡。

  这一事件中,影响最严重的是周宣王“废长立幼”,以天子的身份主动破坏嫡长子继承制,动摇了周朝的国本,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在诸侯们看来,周王尚且不遵礼法,他们更没有必要遵守礼法了。从此,诸侯们多叛王命,不仅为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而且更深远的是为东周即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埋下了伏笔。

  诸侯弃幽王

  宣王去世后其子幽王即位,立妃子申后为王后,申后所生之子姬宜臼为太子。这个周幽王是个昏庸残暴的国君,《史记》形容他“性暴戾,少思维,耽声色”。他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他不问政事,任用虢石父为卿士,执掌政事。虢石父为人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贪图财利,但周幽王却很重用他,因此引起百姓强烈怨愤。

  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后来,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明目张胆地破坏了周朝立国之本。由于担心宜臼对伯服继承王位的潜在威胁,周幽王试图加害太子姬宜臼,消除政治隐患,力求在自己在位之时为伯服扫清异己。虎毒尚不食子,他的行为必然使诸侯们寒心,诸侯或许已贰于幽王而拥护宜臼。宜臼不得已逃奔申国,这让宜臼的舅舅申侯非常生气。此事传到奸臣虢石父那里,他就借机向周幽王进谗言。周幽王在盛怒之下,准备兴兵伐申。申侯自知国小兵弱,势孤力单,不能与周匹敌,便先发制人,乘周幽王的军队尚未出动之时,联合东方的缯国和西方的犬戎,将周都镐京包围。周幽王因准备未绪,举烽火求援,诸侯无一响应,被申戎联军打得大败。周幽王、虢石父战败被杀,西周灭亡。

  《史记》“烽火戏诸侯”虽然有传奇色彩,学者们多指出其不可信,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深层问题,即幽王作为天下共主,在诸侯中间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正如司马迁所说:“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由于幽王废嫡立庶,国家治理昏乱,进而导致“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于是诸侯从支持幽王转向支持平王,西周灭亡,平王避犬戎,东迁洛邑,是为东周。

  后世人们把周幽王与周厉王并称,看成是与桀、纣一样的昏乱之君。《墨子·法仪》篇云:“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暴虐的君王桀、纣、周幽王、周厉王,对于天下的百姓全都厌恶、憎恨,带领他们咒骂上天,侮辱鬼神。他们残害的人多,所以天降祸给他们,使他们丧失了国家,身死还要受辱于天下。后代子孙责骂他们,至今不休。《孟子·离娄上》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对百姓残暴太厉害,就会自身被杀、国家灭亡;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身危险、国家削弱,这指的就是幽王、厉王,即使后世子孙贤明有德,时隔多代,也改变不了祖上出身对他们的影响。《礼记·礼运》载孔子伤叹说:“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孔子认为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幽王、厉王就开始败坏了,这也就是《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说的:“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西周因幽厉而灭亡,东周继之,也从此日渐衰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西周的衰亡  衰亡  衰亡词条  西周  西周词条  西周的衰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