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动因和理论根基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恶劣的国际环境使新生的国家政权始终面临着生存威胁,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应运而生,由此我国得以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建立起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军事威慑力量,以及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而使中国逐渐摆脱了毁灭性战争的威胁,并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最重要的问题是体制的效率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微观经济主体缺乏效率激励,最根本的问题是社会生产关系不适应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改革的对象之一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进口替代的内向型发展战略,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出口替代的外向型发展战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必须走开放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因为作为发展落后的国家想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必须吸收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更因为共产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必然的而且是世界性的。通过开放,我们不仅要吸收资本主义发展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成就,引进现代社会化生产所需的管理经验,而且也要学习其发展经济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于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有效的体制机制。因而,我国的开放发展又是促进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力量。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劳资矛盾的恶化,社会再生产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愈益严重。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多个方面对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进行了修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入国家所有制经济,使得资本主义所有制演变成为混合所有制;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国家宏观调控,以求弱化劳资矛盾引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破坏力;第三个重要方面是普遍施行社会福利制度,以减轻市场经济系统性风险造成的社会动荡与不安。经过修补后的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能继续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说明现如今世界所能达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没有高到需要全社会生产资料单一公有制的水平。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追求与适应,又有对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汲取,还有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扬弃的借鉴。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问题是解决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我国之所以能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是因为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经济进行了成功的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从而创造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的、市场经济合格的微观主体。

  解决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问题就迎刃而解。一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法治基础。十八大以来重拳反腐,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就是这方面的努力。二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当今世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没有约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因劳资矛盾的激化而导致供求失衡的经济危机;而政府不当地对经济运行的干预,又会引致供求失衡的效率损失。因此,需要合理界定两者的关系。三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建立并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财政来源中一部分是公有财产收入,极大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主人翁的社会地位,有利于部分地抵消异化劳动的负效率效应,从而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动因  动因词条  根基  根基词条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词条  现实  现实词条  理论  理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