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中国共产党吸纳了中华民族担当的文化传统,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担当精神,铸就了敢于担当、勇于尽责的鲜明政治品格,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向着这一目标不懈奋斗。步入新时代,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将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之中,以家国为己任,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绚丽篇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利济苍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这一文化基因促成了无数中华儿女肩挑大义、报国为民的价值追求,也滋养了诞生于中华大地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勇于尽责的政治品格。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在愈加接近实现这个目标的今天,我们必须以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越过险滩、继续奋进。
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既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
一个时期以来,有两个问题引发了思想理论界的关注。一个是“为什么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唯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不曾中断?”另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为什么会在古老的中华大地生根开花、结出硕果?”对此,见仁见智的答案不少,我们不妨从思想基因和理论特质作些探讨。
在数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确实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这种文明和文化,展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豁达济世情怀和崇高人生追求,造就了中华民族胸怀天下、心系家国的独有精神气韵。遍览中华史书,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责任”和“担当”。比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样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早已沉淀为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基因,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正是受这一精神的鼓舞,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肩负起自身使命,留下爱国奋斗的串串足迹。
马克思主义是为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谋解放、为人类社会谋进步的科学理论,贯穿其中的精神要义就是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早在青年时期,马克思就立下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初心,并在高中毕业作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的一生都是在为这一理想而奋斗,即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也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他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公开阐明了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明确提出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毫无疑义,作为科学理论,饱含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一传入中国,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被具有崇高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接受,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与坚守。
中国共产党是富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伟大政党,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宣传片《我是谁》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独白:“我是谁,是什么样的人?也许你从来没有想过。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这正是富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近代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到新中国成立后带领人民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改革开放开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到新时代致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尽责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而舍小我成大我、勇于争先、接续奋斗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动力源于永不褪色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中国共产党把先进的真理力量和优秀的文化力量融于一体、集之大成,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形成忠诚干净担当的政党价值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政党价值观,广大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以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行为在不同岗位上践行和体现党的先进性,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出“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也有着伟大的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不渝地为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为民族的复兴发展而尽责,从而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和科学指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这两个大局之间多方面、深层次的联动关系,以宽广视野和深邃眼光深入洞察国际力量格局调整变化和国内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践中进行艰辛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实现伟大梦想,没有坦途可走。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即将结束的时候,菲科问道:“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主席坚定而自信地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一铿锵有力的话语充分彰显了一个大国大党领袖舍身忘我的崇高境界和以身许党许国的使命担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困难和艰险,越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越要用奋斗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越要靠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固本开新。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需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之中,以家国为己任,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