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改革力度前所未有——科研经费管理更细更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落实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的理念。要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优化整合人才计划,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措施,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了科技事业发展。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政策还需进一步落细落实。科研经费如何用得更合理?记者采访了科研人员和相关专家。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很多科研人员感叹“力度前所未有”。如何打通这些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科研经费如何用得更合理?

  优化政策衔接

  为过渡期科研项目提供政策依据

  《若干意见》覆盖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从预算编制、经费申请、分配使用到拨付进度、监督审计都做出了具体细致的规定。

  一位科研人员表示,以往的预算编制过细过碎。“有的预算书内容较多,调整起来有难度。在政策过渡期,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为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评价提供依据。”

  《若干意见》出台后,财政部发布的政策解读中,明确要求《若干意见》发布时,尚在执行期内的科研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并与科研人员充分协商后,确定是否执行新规定;《若干意见》发布后,新立项的科研项目按照新规定执行。

  “本土化是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落地的重要环节。要让新政策真正造福于科研人员,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落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郇彦表示,特别是政策出台之前的科研项目,怎么执行、如何衔接,科研单位都需要做好细则制定。

  再比如,《若干意见》要求,项目承担单位要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反映,目前这类人才缺口比较大,“既懂科研、又懂财务的专业人士,人力成本可能也比较高,在科研项目经费中解决有一定困难。”

  还有科研人员提出,目前无纸化报销需要继续强化信息系统支撑,特别是数据接口、协议、流程等要更加适应科研经费报销数字化、无纸化需要,切实减轻科研人员报销负担。

  有科研院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启动了相关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包括调整直接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调整间接经费分配比例与用途、制定结余经费统筹使用新办法等。一些地方财政部门还召开专题座谈会,摸清新旧制度衔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并听取科研单位的意见建议。

  善用“负面清单”

  既“松绑放权”,又“守住底线”

  “一个不到10万元的项目,结项时要交9份不同类别的材料”“要求不许重复填表,审计时还需要原始凭证”……近年来,一些高校院所在科研经费管理上没有根本性转变,审计过程中采取“问题式”审计,缺乏与科研人员的有效沟通,出现“政策放松,执行反而越来越紧”的现象。

  此次出台的《若干意见》从监督检查方式、责任、检查结果运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检查机制,包括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实行随机抽查、检查,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将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失信情况,纳入信用记录管理,提出探索制定相关负面清单等。

  “管理上要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信任,同时加强科研诚信制度体系的建设,培养科研人员的自律意识。”大连理工大学一位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表示,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开展“无感式”的监督检查,能够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减少科研人员在这方面的精力消耗。

  另一方面,《若干意见》提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预算+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将科研经费与信用体系挂钩,划出‘禁区’,明确‘红线’,让科研人员对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的禁止性行为‘心中有数’,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这位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说,“对科研不端、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进行追责和惩戒,对尽职无过错的科研人员免予问责,也利于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做科研,使管理更加人性化。”

  有科研人员建议,可考虑进一步扩大“负面清单”范围,并将科研经费与信用体系挂钩。

  完善配套举措

  把经费给到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

  “出差事由:赴甘肃兰州参加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务六项目进展与成果交流会;交通工具:飞机、出租车、火车;备注:自西藏拉萨出发前往兰州,会议结束后返回北京。”以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强弓打开手机APP,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出差审批,但报销还是要走线下。后来,他所在的研究所进行了改革,报销审批流程也能在线上完成了。

  科学家不再当“会计”了,这让张强弓有了更多新期待。“不仅是经费报销更加便捷,更重要的是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更加以人为本、遵循规律,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把经费给到真正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

  一位从事化学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经费来源还是以项目制为主,长期稳定支持不够,青年科研人员经费保障不足,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对中试阶段经费重视不够,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仍然面临“两张皮”的问题等。

  这位科研人员举例说,为了支付房屋、水电等费用,有的科研人员要维持项目经费的持续增长,不得不“跑项目”;一些基础研究周期长、见效慢,如果拿不到项目,科研人员的待遇就会受影响。

  “科研人员中仍然存在重申请、轻结果的现象。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增强成果转化阶段的激励力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一位从事地理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看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需要与其他的改革措施联动,由点到面,完善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

  财政部明确,科研院所可从基本科研业务费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科技部通知指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取消项目层面审计报告;河南省试点实施省级直拨到项目承担单位的“直通车”制度;青海省科技厅联合青海师范大学开展科研财务助理试点工作……《若干意见》出台后,各部门各地方相继出台系列配套措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真正做到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解决经费使用难题。(记者 谷业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经费  经费词条  前所未有  前所未有词条  力度  力度词条  科研  科研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政策解读

 清晰划分权责 平稳推进改革

 此次出台的两个方案,使教育、科技领域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更明确、清晰,进一步完善了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加快了现代财政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