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食为政首,高标准农田破解“靠天吃饭”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要让装满中国粮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需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11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巩固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价格。会议确定了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目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措施:一是突出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二是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三是探索用地养地结合的合理耕作制度,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近些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持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农田平整、土壤改良等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在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和农业生产环境改善的多重作用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10.2亿亩,比1952年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达1.9%,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4亿亩。随着大量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中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了“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这也为下一步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

  通俗地说,高标准农田是指“田成块、渠相连、路成网、树成行”,亦即土地平整、集中连片、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

  不少省份因地制宜,理顺机制,改变过去农田建设“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近日,河南已正式启动“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摸底评估工作,预计2020年3月将形成全省“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成果,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清、位置准、情况明”。河北省2019年安排建设高标准农田280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40.4万亩。在吉林省一些地方的高标准农田,采取如解题公式一样的技术、模式,确保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当前,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基于理论的角度,高标准农田可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对高标准农田的认识不足,参与度有待提升。这无疑增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难度。

  土地承包期内难以调整地块。高标准农田建设一般按照“统筹规划、集中资金、连片开发”的原则,需要打破原有农田划块,重新调整农田地块的分配,时常出现部分农民不愿参与的情况。特别是之前已拥有较高质量地块的部分农户,由于土地承包期的延长,导致其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意愿不强。

  “重建设、轻管护”现象较为常见。由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工程规模较大,建设内容繁多,从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均需精心布置。建成后由于田间工程设施产权不明晰,监管机制和维护措施不到位,导致高标准农田的后期管护面临较大的隐患。

  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耕地质量,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项目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申报高标准农田项目,应在项目所在区进行宣传,得到所在区域农民的认可,让项目建设得到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从而减少建设阻力和成本。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加大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农产品保护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提升其耕地质量,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探索用地养地结合的合理耕作制度。

  创新投入建设机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给予其相应的政策优惠措施,以期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办理好移交手续,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国家投资农田建设的效益得到长期发挥,破解“靠天吃饭”的窘境。(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高鸣)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政首  政首词条  靠天吃饭  靠天吃饭词条  高标准  高标准词条  农田  农田词条  破解  破解词条  
政策解读

 20项新举措促消费更红火

 如何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专家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