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不断迎来利好消息。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目前,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据不完全统计,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只占25%,金融支持力度与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严重不匹配。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并强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老大难问题,此次的《意见》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案:实施差别化货币信贷支持,让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完善普惠金融政策有了政策准星;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打开了民营企业债券、股权融资的通道;贷款审批不得设置歧视性要求,使“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扎实推进,瞄准了消除针对民营企业隐性壁垒的要害,等等。形象地说,《意见》是一份让金融更好服务民营企业的说明书,也是一张催促金融机构转变角色的时间表。接下来,针对困扰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从认识、环境、机制等因素入手,积极推动改革。
切实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需要更主动的变革。以平台建设为例,目前,信息化的信用体系一定程度上不健全、不畅通,金融机构有必要主动引进信用产品,发挥债券市场的定价作用,同时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先行做好民营企业的增信服务。针对落后产能、僵尸企业过多挤占信贷资源,金融机构有必要对标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趋势,腾笼换鸟,将信贷资源更多导向民营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金融机构有必要清理不合规、不合理收费项目,防止权力渗透;民营企业融资与金融风控之间的平衡点不好把握,有必要打通银、险、信用评估等内部机制,推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等。
在机制方面,需要下大力气改变机制运行惯性。比如,过去一些金融机构把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简单等同于信用收缩,对民营企业不分情况,采取一刀切的限贷、收贷、断贷措施,挫伤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民营企业对此多有反映。同时,强化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也不能一刀切、一哄而上、一阵风,一企一策、因事施策,民营企业才能得到实惠,稳定预期。此外,还需防范权力信贷、人情信贷卷土重来。要看到,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不是短期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而是要补齐短板,使金融服务民企优质化、长效化。这一目标最终要靠金融机构之间发挥协同效应,金融服务和自身改革发挥协同效应,新理念与新信息技术发挥协同效应才能达成。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以问题为导向,从能做的事做起,能改的事改起,金融服务就能激荡一池春水,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推动国民经济继续稳步前行。(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