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关情况。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强劲动力。我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大市场相对接,能够释放出可观的改革红利,也能够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超9000万农业转移人口成城镇居民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司长陈亚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根据发改委数据,已有9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2018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43.37%、59.58%;截至2018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了13.5亿人、大病保险覆盖了10.5亿人;截至2018年底,99.6%的乡镇、99.5%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了8239万人。
成绩显著,但问题依然突出。陈亚军指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存在一些明显的制度短板,如城乡二元的户籍壁垒没有根本消除,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仍不合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尚不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公开发布。意见明确提出,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
陈亚军认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需要整体谋划、明确方向。
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房地产调控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意见明确了5大任务,其中第一条就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
陈亚军表示:“所谓要素就是人、地、钱等,其中人是放在首要来说的。到目前为止,还有两亿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但没有在城市落户,也没有完全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陈亚军强调,解决农民工的落户问题首先是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不能搞选择性的改革;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防止房价大起大落;消除城市落户的限制并不是放弃对人口的因城施策,要防止“大城市病”的发生。
土地方面,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介绍,意见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举措,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进一步让农民吃上“定心丸”;稳慎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
资金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
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要素合理配置之外,意见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方面作出了部署。
“城乡之间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说,要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
基础设施方面,意见提出要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还提出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周南介绍,这是新提法。具体来看,要以市县域为整体,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布局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明确乡村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定位,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提高管护市场化程度。
与此同时,意见强调,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对此,周南认为,城乡之间要产业协同,核心是要用城市的科技,特别是跟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来改造乡村的传统农业,用城市的工业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用城市的互联网产业等服务业丰富农村的产业业态。
刘春雨说:“‘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收入问题。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提高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的收入,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记者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