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型城镇化建设,向“五空”说不

  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城镇化的深刻思考与政治勇气,具体体现为形式上的高规格和内容上的新观点、新思想、新判断。在形式上,城镇化会议首次以“中央”工作会议的形式召开,同时又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期召开并实行套开,足见高层对于城镇化工作的重视;在内容上,会议对新型城镇化工作及其实施路径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特别指出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我们认为,将城镇化提升到长期历史进程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城镇化问题研究、思考的深入。具体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要科学、务实,遵循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与区域特点,尤其重视提效增质、强基固本。根据这一重要思想,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切实注意规避五方面错误倾向,做到向“五空”说不。

 

  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淹没在大拆大建、机器轰鸣的工地中,而必须注重做好当地产业的优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以此筑牢城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切实向缺乏产业支撑的“空洞化”城镇说不。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生动力。没有产业的支撑与拉动,单纯强调“造城”,一味“摊大饼”,城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成为后劲不足、昙花一现的建城运动,最终沦为有城无“市”、有镇无“业”、徒有城镇的表象而无实质内容的“空洞”,自然也就无法长期吸引农村人口安居乐业。这些年,国内很多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空城”“鬼城”“病城”就是这一问题的真实写照和惨痛教训。因此,必须将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与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同步推动,以产业发展带动、带好、带活城镇化建设

 

  不仅如此,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做好传统产业的优化、转型与升级,积极打造城镇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不能将城镇化建设寄托于个别产业、传统产业或某几个强势企业。形象地说,新型城镇与产业的关系应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这方面,美国底特律、英国的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德国莱比锡等知名城市的相继衰败都为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告诫我们城镇化建设要打造好坚实、多元、可靠的产业基础。

 

  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只重“硬实体”建设而不见“软实力”提升,必须注重民众生活质量、公众素质、公平正义环境的同步改善,以此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向缺乏民生、民心、民意支持的“空心化”城镇说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依靠在人、目的更在人。如果没有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也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终沦为画饼充饥、无法企及的一个幻想。美国底特律的衰败和破产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必须努力在城镇化建设中将人的活力要素、活跃要素、活流要素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我们认为,实现“人的城镇化”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解决三个具体问题:第一,应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根据不同区域发展现状和资源承载力,科学优化人口布局,分类、有序推进户籍改革,努力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最佳配置,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难融入问题;第二,围绕人的多方面需求,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大力促进和优化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融入难问题;第三,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集聚人们在城镇生活的正能量,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难留住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接纳力和融合力,使广大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三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亮点不明,必须与其自身的区域功能定位和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条件充分融合,以此增强城镇发展的自我认同感与自我创新能力,切实向缺乏个性的“空泛化”城镇说不。当前,我国很多城镇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目标定位不清、发展规划不明、发展手段趋同,“千篇一律”地打造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休闲中心、贸易中心等;或者贪大求洋、盲目猎奇,一些造型古怪的建筑令人在瞠目结舌的同时不禁暗自发问:这些建筑真的代表城市本身的特色吗?我们认为,城镇的规划与建设是其生命力的重要体现,需要综合考虑其历史传承、功能定位、资源禀赋等,彰显个性、保持特色,特别是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继承并创新、发展具有区域特点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而不能搞成千城一面,否则,就会在城镇化建设中迷失自我,失去区域自豪感和自信力,也无助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灰头土脸”、垃圾遍地、污染严重、资源紧缺,更不容许乡愁被雾霾所吞噬,必须重视改善环境质量,合理确定开发强度,节约利用资源,以此增强城镇的舒适性、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切实向缺乏绿色的“空绿化”城镇说不。植绿、护绿、扩绿是宜居城镇的必然要求,自然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内容。为此,必须要将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中,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扩大清洁能源与绿色资源的比重,使城镇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优雅、美好、舒适的绿色家园。

 

  五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一边高楼大厦、一边凋敝不堪,必须注重与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步推进、协同发展,切实向缺乏“三农”支撑的“空巢化”城镇说不。城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与“三农”间的关系,实现协同推进、相互支撑。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迁移,新农村建设“三体”(生力军群体、投资主体、创业实体)缺乏,农村“三留守”群体(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普遍,“空巢化”严重,广大农村生力匮乏、生机缺失、生气不再。这些既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又将成为城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大风险隐患。为此,应科学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提升城镇吸附能力、吸引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的同时,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创新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协调推进的新路。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有助于释放内需的巨大潜力,因而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应当深入做好科学规划、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的“加法”,学会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去除同质的“减法”,积极探索政府治理、市场拉动、科技创新的“乘法”,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坚决向“空洞”“空心”“空泛”“空绿”“空巢”这“五空”说不,将城镇化与产业优化发展、民生改善、区域特色开发、“两型社会”建设、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融合,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作者:贵州省铜仁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城镇化  城镇化词条  新型  新型词条  建设  建设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