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朱基钗 黄小希)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全面部署。
相关人士围绕意见出台的意义、如何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不断成长等内容表达了观点看法。
全国社科规划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当前,正处于全国上下勠力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征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国的号角。这就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总结中国发展经验,形成中国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意见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进一步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表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能否构建起来,关键看有没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必须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一是必须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应当是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集大成,也应当是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集大成。
二是必须充分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三是必须充分体现系统性、专业性。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向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跃进。要努力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同时,还要使学科体系建设同教材体系建设、话语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保障,也是关键。
靳诺认为,大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的成长发展,首先要“铸魂”,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各级党委要重视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既要做制度设计的“硬治理”,又要做铸魂育人的“软治理”。
其次要“扎根”,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聚焦重大问题做研究。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找准大势、抓好大事,了解中国、研究中国,发挥优势、全面发展。
第三要“搭台”,大力建设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全面提升科研质量,努力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把“书斋里的学问”“书架上的摆设”变成决策中的参考、实践中的指南。
第四要“善治”,健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选拔培养管理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要充分尊重专家学者、尊重脑力劳动、尊重创新创造。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积极研究出台加大投入保障、帮扶困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使优秀人才能够潜心研究,解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