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新增2万亿元惠企利民“救命钱”有了最新进展和部署。
8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
会议公布了直达资金最新进展:截至8月上旬,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3000亿元已绝大部分用于减税降费;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除按规定比例预留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外,97.8%已分配下达市县。
“这意味着资金基本下达至市县基层政府,但下一步关键是将钱用到困难企业和居民身上,这关系着这项惠企利民政策真正落实落细见效。”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告诉第一财经。
此次会议对下一步直达资金使用提出了三点要求,简言之即钱要花得快和准,监管、问责全程跟。
会议要求,下一步要指导市县将已下达的资金加快用到市场主体和民生上,对分配迟缓、资金闲置的,要采取必要措施督促整改。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部分企业经营和群众生活遇到困难。而这笔2万亿元直达资金正是困难企业和民众的纾困资金,以及重大的惠民生项目的建设资金。受益于这笔资金,一些困难企业享受到了房租减免、贷款贴息、稳岗补贴等,困难群众拿到了基本生活补助、低保补贴等。一些抗疫、重大交通、市政等民生工程项目也获得资金,带动社会投资,有利于稳经济。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财政部发文明确,对直达资金使用发现问题整改不力的地区,地方上级财政部门可收回相关资金并重新安排。
“总理进一步督促基层政府把钱用好,让资金使用更高效,社会更加有信心。”施正文说。
会议指出,下一步要动态跟踪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建立直达资金专项国库对账机制,做到账目清晰、流向明确、账实相符。
国务院十分重视这笔“救命钱”的监管,此前已经要求财政、央行、审计联手加强资金监管。
比如,财政部已经印发《中央财政实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监督管理办法》,通过建立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在对直达资金单独下达、单独标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动态监测,确保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明确。
为了确保这笔直达资金真正用到困难企业和人员身上,上述《监管办法》要求采取直达资金受益对象实名制管理。即市县确定需要帮扶的困难企业和人员需建立实名台账,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将资金直接发放到受益对象,不得违规将资金转至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然后再拨付到受益对象。
目前各省在将资金拨付市县后,还下发资金调拨对账表,指导基层财政建立完善调拨资金台账,定期、逐笔对资金的各项要素进行核对,确保上下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保直达资金安全、准确。
另外,审计署也已经启动了直达资金专项审计,做到数据分析全覆盖和现场审计全覆盖,把推动整改贯穿审计全过程。
会议还要求,要严肃财经纪律,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施正文表示,各个部门和社会应该联手加强监督,防止资金被冒领。上级政府也不应该采取变通方式对资金进行截留。
会议认为,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对帮扶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的效应逐步显现,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陈益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