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许久不曾读过推理小说,前段时间陆续入了几本近年新出版的,首先读的便是本作。由于书封已经告知了是叙述性诡计,因而阅读过程中处处留心,这个以“保奈美—坂口、谷崎—真琴”三组POV交际推进的写作手法很容易玩弄手法,比如“真琴”与“薰”其实都是中性化的名字,在描述保奈美与薰关系时使用的都是“孩子”、“这个孩子”,而在想到女儿时从来没有提及她的名字,比如在第十五章之前全部都在用名字称呼真琴,避免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等等。同时,作者也留下了很多诸如真琴长相清秀,女警谷崎剑道六段,银色斯巴鲁等等的伏笔,整体完成度比较好。保奈美的视角里真琴从不曾出现,而真琴的视角里父母都被模糊处理,书封上的“读完一遍后马上翻回去再看,会发现普通的句子已呈现出不同的意味”并不算夸大其词,尤其是关于保奈美对凶案的思虑,立刻可以从担心幼女遇害的神经质切换成愿意站在孩子一边做任何事的疯狂。
真琴的凶手身份是在第三章即真琴的第一个POV就揭露了的,于是凶案谜底也就只剩下帮真琴善后的人究竟是谁一个,这又涉及到保奈美一家的真实关系,期中最关键的叙诡则是建立在真琴性别上的。关于这一点,最大的障眼法是同样在真琴第一个POV就安排女生向她告白,后面长相“帅气”的赞美、剑道部修习剑术、使用臂力杀人、擅长理科、有领导风范等等虽然男性更多但其实男女皆可适用的层层描述均是在此基础上才能顺理成章得被当作烟雾弹,进而引导读者对真琴校服的款式、与桃子和绵贯的关系产生先入为主的认知偏差。虽然确实存在外表很飒的女性吸引小女生告白这种日漫里并不算罕见的设定,但总归有点剑走偏锋,欠奉公平。
本作虽然名为“圣母”,但塑造的两位母亲形象却与之相去甚远,很是令人不适。女性作者对于女性心理的描写可谓丝丝入扣,然而事得其反,在保奈美漫长而痛苦而又神经质的求孕过程中,除了对丈夫貌似事不关己不痛不痒态度的讽刺能够令人会心一笑之外,保奈美无论吃了多少苦头无论多么孤立无援都一定要诞下自己的孩子这种过分执着完全无法令人产生共情。
而本作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出现在真琴因奸成孕意图打胎之后,这个口口声声要保护孩子的母亲,女儿被人强奸,灵魂被谋杀,尊严被践踏,保奈美却用近乎道德绑架的方式温柔又严肃的延续病态执念,软言诱骗她刚刚经历过不幸的未成年女儿,十月怀胎,诞下那个肮脏男人的血脉、那桩无耻罪恶的鉴证。纵然生命堪称奇迹,纵然孩子自身无罪,但对于强奸受害者,以及那想来不愿有一个强奸犯父亲的孩子来说,都实在是太冷血太残酷了。然而真琴却在终于生下孩子后果然母性爆棚,甚至可以说变成了另一个保奈美,另一个口口声声要保护孩子却突破底线的病态母亲。
这一切都实在太过可怕,仿佛一个育龄期的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孩子,而一旦拥有了孩子,不,是一旦有孕,甚至按保奈美的标准,是推开不孕不育治疗室的门,无论这个孩子是怎么来的,不用考虑任何问题,女人都不再是她自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变成了“母亲”这个符号,必须毫无保留的去接受孩子,接受自己身份的转变,所有的付出、牺牲、痛苦都是理所应当,为了孩子,则可以抛弃人格尊严,可以践踏法律底线。另一方面,通过女警谷崎的形象塑造,以及借坂口、谷崎之口对性别差异、强奸等问题的探讨,作者显然是不赞同这种的价值观的,她对这对癫狂母女的塑造更像是对在育儿过程中云淡风轻置身事外的父亲、对精虫上脑不知悔改谋杀他人灵魂的强奸犯、对持强凌弱欺侮他人为乐的熊孩子、对教子无方放纵孩子酿成大错的熊家长的嘲讽与告诫:看吧,你们催生了什么样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