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名科幻迷,却对大刘的作品情有独钟。起初,吸引我的,是从现代科学理论延伸,看似遥不可及却倍感真实的科幻设定,是书中所描绘的星空、宇宙的另一面孔。
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科幻源于现实,是它的一面镜子。“幻”只是表象,冰山之下,是对与现实的反思。
《三体》作为大刘的代表作,承载的实在太多,区区千余字无法窥见全貌。选取第三部,是因为这是最出色、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首先我想提的是书中对人性的思考。
如今是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公民的权利逐渐得到更好地保障。民主的光芒,人性的光辉,似乎充分得到发扬。但在摇篮中成长,却催生了人类作为群体时的脆弱。
面对抉择,人们总要选择看上去最稳妥的选项,使自己的内心感觉处于“安全”之中,却不会深入考虑其是否真实。
因此,在未知面前,我们选择恐惧,选择去相信、认同符合自身境遇的说法,甚至不惜给一切戴上“理性”的帽子,而真正的理性往往被丢到一边。
在书中,这种现象演化为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人们所表现的像孩子般的反复无常——前一秒还把一些人当作英雄,后一秒可能就要唾骂、审判他们(反之亦然),以及做出重大决定时的重重阻碍。
宇宙的宏大和生命乃至文明的渺小,也一直贯穿全书。随着人类和三体文明之间的接触不断增多,斗争不断加剧,覆于两者之外的世界的深黑幕布也渐渐揭开。
宇宙并不“空旷”,黑暗森林中的弱肉强食,更为激烈残酷。起初两个文明将自己比作猎手,到头来却发现之前发生的一切等同于虫子间的“互撕”,然后被猎手察觉,轻轻地拂去。当然,真正的宇宙也许没有书中所描绘的那样黑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人类无法成为银河系的一极,更无法成为宇宙的中心。像漫天星海飘忽不定的某颗,人类可能只是时间长河不起眼的匆匆过客。
最后我想说本书的书名——《死神永生》的意义。
小说开篇从一个以拜占庭的灭亡为背景的“传说”——魔法师之死说起,看似与全书毫不相关,但它暗示后文许多情节之余,还展现了与人类面临二向箔打击时相似的末日到来之际的景象。
章末的一段话,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主题——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一切都有尽头。
生命会完结,文明会消亡,即使是看上去永恒的太阳,也有能量耗尽的时候。宇宙的总熵在不断增加,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让我们短暂的一生,让我们创造的文明,在历史中更灿烂一些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