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是心理学者武志红近期出的重要作品。这本书借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将婴儿的成长过程对比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并认为中国人大多数都是巨婴,中国社会整体处于6个月大的婴儿期,是一个巨婴国。虽然《巨婴国》褒贬不一,文字有些啰嗦冗长,有的人认为很好地解释了中国社会的很多病态现象,也有的人认为逻辑推演的过程太过牵强。不管怎样,我个人觉得这本书至少为我们认识自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值得一读。
1、巨婴
武志红认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巨婴,具有“全能自恋”的人格,在亲情、友情、爱情中渴求得到婴儿般的照顾,期望一切需求都获得满足。很多关系中,中国人总是试图抢夺话语权,话语权拿在手上就能有神一般的感觉,话语权失去时就有魔一般的雷霆之怒。崇拜加照顾是搞定巨婴的绝招,照顾弥补了巨婴们生命初期的缺憾,崇拜满足了巨婴们的全能自恋。
我个人觉得武红志的这个观点有些夸张,可以解释部分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个别现象,但不能解释整体。毕竟每个人都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不断成长,真正的“宝宝”毕竟不是很多,虽然大家现在都自称自己是“宝宝”……但他的观点也在警醒着我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可以自称“宝宝”……但不能去做一个“宝宝”,不渴求巨婴式的照顾与爱恋,不要在关系中过于委屈自己,让别人成为“巨婴”。
2、中国式好人
书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群体,那就是中国式好人。作者也说自己是中国式好人。中国式好人会过分客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至少,别人每一分付出,自己都要惦记着还一分,否则就难受得要命。好人经常容易客气,这种客气从孤独中生出,继而又将他们锁在孤独中。武志红认为假如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能量泡,若想在这个世界上彰显存在,都要扩张能量泡。所谓攻击性与性欲,就是能量泡扩张动力的展现。成为一个没脾气、没需求、没性能量的好人,你得到了其他气泡的赞许,但失去了自己的活力。
反思自己,深以为然。以前经常很多朋友都会说我“泽昌,你太好了”……我听着还挺高兴,现在谁再用“好”来形容我,我就会和他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小时候父母很早就不在我的身边,在外地工作,是奶奶一手把我带大,高中开始就一直在外地求学。反思自己,就是这段留守儿童的经历也对我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前的我不太想去麻烦别人,害怕亲密关系,很多事希望自己一个人去扛,也给人留下了中国式好人的印象。但从高中开始,我开始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开始克服,在不断的犯错中逐渐成长。我开始明白任何关系我们都应该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输出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敢于用愤怒或者无视来表达自己的界限,而不是被动地成为大家眼里的好人。就像弗洛伊德所说,攻击性和性是人类的两大动力,温尼科特则说,攻击性即生命力。
当然,只是不做一个中国式好人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活出生命的热度。王小波说一个真正的个人主义者是可以享受性爱、享受智慧和享受有趣。村上春树说,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我们只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好人而做一个好人,才能让自己的“能量泡”具有张力。
3、爱情
最后来谈谈爱情。武志红自己感叹,自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男人,稳重老实可靠,每次恋爱,见到女友的亲朋好友时,他们都会对作者交口称赞,都觉得这个女孩找到了一个可托付终身的人。他认为中国女人最缺的是安全感,倾向于找拥有母性温暖的男人。他们缺乏雄性的攻击性。而男人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找到自我,都被设计成围绕着别人转的人。中国式好男人很容易在伴侣关系中失意。好人藏着一个逻辑是,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爱我。这种对爱的渴求,自然在伴侣关系中达到顶峰。可是,伴侣关系的根本逻辑是亲密。亲密,只能通过真实和敞开来达到,而付出只会给对方制造内疚,结果导致对方更加想远离你。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应该做自己,不是在做一个好人或者一个假人,爱与恨、怒与乐、丑与好都可以让它较自由地流动。
“中国式好男人,稳重厚道,但被动消极。被动消极的原因,不是善良,而是因为有一颗玻璃心,承受不了渴求表达后被拒绝的挫败感。他们的感情表达,特别是爱情,只能抵达离自己胸口一厘米远处。这点热情,若受一点挫败,就会收回。他们的情感流露如此微弱且迂回,要等女人认可后,才会前进一厘米。一旦没被看见甚至被否定,他们就会迅速收回。所以,他们的追求,常常只有一个回合,甚至这一个回合都是被动的。征服他们的最好办法,是夸奖他们有多好,多么有爱的能力,然后,他们会愿意做牛做马。”
最后武志红概括了一下,中国男女的恋爱其实都是在找妈。根据心理发展水平的层次,恋爱有三个水平:1.恋父恋母水平,会被对方魅力吸引,愿放弃自恋,爱对方,但在恋爱中并不会真正失去自我;2.肛欲期幼儿水平,虽关注爱人,但只要关注自己,且既想独立又想亲密,不能很好处理这一矛盾;3.口欲期巨婴水平,只要亲密,要恋人将自己意志当圣旨,易将一切错误归咎对方。
虽然武志红的论断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恋爱关系都是在寻求得到婴儿般的照顾……如果求而不得就会出现裂痕,我们也在一次次裂痕和分手中逐渐成长。
最近又重温了一遍星爷的《大话西游》,大家总是感叹小时候看《大话》全是搞笑无厘头,长大后看到的全是伤感和无奈。我想伤感和无奈更多是自己被爱却浑然不知,幡然醒悟佳人已去。至尊宝是被爱的,但却不懂爱。我们成长的过程都是在追求第一,追求优秀,当然也希望得到一个优秀的伴侣,于是我们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值得被爱,以期吸引到优秀的异性。但是,纵然成为了齐天大圣,没有爱的能力也是痛苦的。成熟的爱情里,你自己不应该是巨婴,同时你也不应该把对方变成巨婴,而应像舒婷诗歌里的橡树与木棉,互相依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