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800字1000字范文,欢迎阅读点评!
《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里面讲述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也就是特具的社会结构,它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领域。由于自我人生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费老先生的大作深层意义的理解仅限于文字表面。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还需细细品味。虽然有些内容可能不再适合当今的中国社会,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依然可以对中国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从基层上去看,中国是一个乡土性的社会,是一个礼俗社会。乡下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安土重迁的观念是在他们谋生过程中延续下来的。在乡下,农民依靠土地生活,种地是乡下人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生存方式。但是土地是不可以流动的,这就决定了,直接取资于土地的乡下人也是不流动的,他们依附于土地。所以,靠土地谋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很少会有大规模的迁徙,可以说迁徙在乡土社会里是一种变态运动。
1、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就愈趋于简单化。这在语言史上看得很清楚的。
2、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就是描写“忘时”的生活。在生活从来没想过“忘时”这个概念。
3、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
4、孔子有不少次数说“不够说是仁”,但是当他积极地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克己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他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5、欲望——紧张——动作——满足——愉快,那是人类行为的过程。
社会学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社会:一种是并没有目的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完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文中所述为后者。